首页 > 国际 > 中企否认在西非过度捕捞,非洲鱼类难渗透中国市场

中企否认在西非过度捕捞,非洲鱼类难渗透中国市场

宏东渔业有限公司在毛里塔尼亚拥有100艘小型渔船,年产3万吨,渔获物主要销往当地市场。

作者/ Louis Harkell

编译/ 胡路怡

2016至2018年间,毛里塔尼亚向中国出口的鱼粉数量从7,000吨增至5万吨,而今年前八个月的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国际非政府组织频频发出质疑:中国渔船获非洲国家捕鱼权,威胁当地渔民生计和食品供应,甚至过度捕捞,这锅谁背?

青岛渔博会上,福建宏东渔业有限公司发言人告诉UCN,事实未必如某些西非人想象的那样,相反,宏东渔业在当地开发港口,将大部分渔获卖给了非洲人民,解决了当地的食品供应问题。

“我们的渔船都是小船,每周只捕捞1-5吨鱼,大多是沙丁鱼和马鲛鱼,而这些品种一般都出售到当地的市场,供人们食用。”他说。

在渔博会上展出的另一些高价值品种,如章鱼、红鲷、海鲂等(下图),宏东渔业则将其出口到欧洲市场。

“目前,这些高价值鱼类还很难渗透中国市场,消费者对西非鱼类的认识还不够充足。”

他指出,毛里塔尼亚鱼粉产量之所以增速快,与土耳其籍渔船有关。“土耳其渔船每天捕捞300吨,而据我了解,95%没有装配冷冻系统,意味着他们的渔获物没法保鲜。所以,他们捕捞的沙丁鱼没法供给人类消费,只能做成鱼粉。”

2010年,毛里塔尼亚政府向宏东渔业公司签发了长达25年的捕鱼权,宏东渔业又陆续在毛里塔尼亚投资了2亿美元,将该国唯一的渔业港口(努瓦迪布港)发展成现代化渔业基地。

谷歌地图上的努瓦迪布港

目前,宏东渔业是西非国家中最大的外资渔业企业之一,在毛里塔尼亚的捕捞船约100艘,年产量约3万吨。(本文转自【UCN国际海产资讯】。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捕捞非洲渔业水产养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87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