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冷板凳上的郭子仪如何再次出山?一匹马引发了系列连锁军事哗变

冷板凳上的郭子仪如何再次出山?一匹马引发了系列连锁军事哗变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里面的故事。咱前面提及过,拜宦官鱼朝恩所赐,一代名将李光弼自洛阳大败之后便坐了冷板凳。同样,郭子仪也由于邺郡之败被高高挂起,这事儿也是宦官鱼朝恩的“作品”。

可是,时逢乱世,叛军那边史思明虽然已经一命呜呼,但叛军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作为皇帝,李亨总不至于这点道理也不懂,一直把名将雪藏起来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过,他被武将乱政吓怕了,总是惧怕郭子仪之类的大将威望过高,万一以后再生叛心。不过,正当李亨犹豫之际,军队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哗变。这些虎狼之师都是双刃剑,领好了,人家给你卖命,领不好,人家就要你的命。那么,这里面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不急,咱慢慢聊来。

郭子仪画像

一匹马引发的骚乱

军心首先出现大问题的是河东战区,起因居然是一匹马,真是令人惊愕。

说起河东,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名将王思礼,此人出任河东节度使的时候,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几年下来,河东地区居然成了小康社会,所得税赋,不但能够满足自身的军需,居然还节余了一百多万斛大米,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王思礼不但善于带兵,理财也是一把好手。

军队屯田

既然日子过得富裕,也得理解一下国家的难处,于是,王思礼就主动奏明朝廷,把五十万斛大米运到了长安,解了朝廷一时之困。按理说,这么殷实的家底,起码也够用一阵子。可是,接替王思礼的人却是个老好人,有好处大家一起捞,如此做法,军队里这些武将自然不会客气,个个都捞了个盆钵满罐,国家的仓库自然也就空空如也。

如此巨大的腐败案件,李亨再不晓事也不至于不管不问,很快,皇帝就接到了举报。李亨非常生气,就派邓景山前往调查此事。邓景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史书上记载不多,但从他的做事风格上来看,应该是个官场青苹果,手腕实在太一般。

李亨像

这是一个典型的腐败窝案,而且调查对象还都是手握兵器的狠角色,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骚乱。怕什么就来什么,偏偏这位邓景山意识不到这一点。

按照常规做法,邓景山只需要将个别罪大恶极的腐败武将加以严惩,其余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这样,才能避免恐慌。可是,邓景山貌似是个慢性子,居然把这案子悬了起来,一拖就是几个月。这下子军营里变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背后的恐慌持续蔓延,本来就难以把控了,碰巧又发生了一件事,正式把这个火药桶引爆。

有一个裨将触犯了军法,按律当斩,在军营,这不过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这位裨将貌似人缘还挺好,大家都替他求情。邓景山根本不买账,执意要斩杀这位裨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立威。面对大家言辞恳切的请求,邓景山一律拒绝。可是,后面他的做法令人大跌眼镜。有人给他送了一匹马,想用马来换取裨将一命,邓景山居然答应了。

出土的唐朝青铜战马

这下子,军营里炸开了锅,原来大家出生入死,那么恳求他,居然不抵一匹马的魅力,简直是欺人太甚。

不出所料,就是因为这匹马,邓景山被人砍成了筛子,李亨顿时大吃一惊,他知道,这是一场兵变,可又怎样呢?总不能再追查下去,否则,旧叛未灭,新叛又起,该如何收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皇帝也不得不妥协,派辛云京为新任节度使,收拾河东局势。

哗变也有连锁反应,朔方也跟着生变

提及朔方,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郭子仪在这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可此时郭子仪正在冷板凳上反思,朔方的指挥官是李国贞。此人深受李亨的信任,从他的名字里就能看出一二。只可惜,这位忠君爱国的人,却不是个统兵的材料。

李国贞临危受命,来到驻扎地绛州接管军队。可是,面前的情况糟糕到了令他手足无措的地步。由于连年战乱,这里的农民几乎都跑光了,税赋不可能征收得上来,这下子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缺粮。

唐朝军队示意图

历史上由于缺粮引起的军队哗变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李国贞很紧张。可是,紧张归紧张,要是能够解决问题也好,偏偏他的能耐比较有限,只想到了一个办法:向朝廷请求拨粮。可是,李亨去哪里给你找粮食呢,天下已经分崩离析,于是,干脆来了一个不搭理。

眼瞅着大家天天饿肚子,李国贞却拿不出什么办法,顿时,他成了众矢之的,谁让你来当官的,当官就要给我们弄吃的,否则,要你干什么。正所谓当兵吃粮,这些人提着脑袋打仗,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却饿成了瘪三,谁受得了。这时,一个叫王元振的将领坐不住了,四处散播谣言,说李国贞要让将士们为他修建府邸。这次,大家瞬间被点燃,吃不饱也就算了,你居然还让大家给你当免费苦力,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怕的军事哗变

就这样,在王元振的鼓动下,士兵发生了哗变,大家闹哄哄地奔向了李国贞的住处。李国贞顿时大惊,狼狈地逃到了监狱避难,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军事哗变的人往往没有好果子吃,王元振不可能就此了事。于是,也就只能委屈委屈李国贞了,把脑袋割下来让大家借用一下。

更加可怕的是,仅仅几天之后,驻扎在翼城的北庭部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节度使荔非元礼死于非命,可怜这位猛将,没有死于与史思明死磕的河阳战场上,却死于自己士兵的哗变。

军队有失控风险,急需威望高的老将镇场,郭子仪终于摆脱雪藏命运

几个驻地的统帅皆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军队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既然没了约束,军队其实跟土匪也就没什么两样了。于是乎,朝廷军队开始四处烧杀,个别时候,比叛军还狠。如果这时候再不找一个能够镇住局面的人出马,恐怕不用安史叛军动手,李亨就要被自己人解决了。

无奈之下,李亨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李光弼和郭子仪。可是,李光弼此时刚刚经历大败,恐怕一时难以复出,选来选去,也只有郭子仪能够处理现在的复杂局面。

郭子仪出山

很快,李亨下诏命,封郭子仪为汾阳王,担任朔方、河中、北庭等兵团元帅,准备完成后即可赴任。

巧合的是,诏命下来不久,李亨居然一病不起,这让郭子仪如坐针毡。熟悉郭子仪的朋友都了解,此人不但深谙军事,还是个政治高手,算得上是官场上的常青树。他知道,如果临走之前不能见上皇帝一面,他的官职可能很快就会再次打水漂,根本抵不过宦官们的三言两语。再三要求之下,李亨接见了郭子仪,对他说:河东之事,托付给你了。

深得军心的郭子仪

要的就是这一句,随后,郭子仪才动身前往绛州。老将出马,果然不同凡响,由于郭子仪在军队中威望很高,说一不二,很快就稳住了局势,王元振等几十人迅速被处斩,军队恢复了往日秩序。

不得不说,自李隆基以来,唐朝的政治再也没有摆脱宦官的影子,再能打的边将,也抵不过宦官的那三两句诋毁。一代名将,为了国家,从冷板凳走向前台,居然还是被士兵哗变所逼,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讽刺。

好了,关于郭子仪复出,咱就说这些吧,欢迎留言讨论,喷子绕路。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130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