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今日22时6分,迎来寒露节气
自此,告别了秋明空旷
白日渐渐幽晦,归鸿急于南飞
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
在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出现“寒”字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
“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寒露过后
清晨秋雾渐起、黄昏温度骤降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
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已至,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这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
那么寒露应该如何养生呢?
一、着装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要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入侵;最重要的是脚部,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很好的养身之道。
二、饮食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但对健康人来说,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
为防“燥气”,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三、睡眠
寒露过后,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易复发。“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在居室及周围种植一些绿叶花卉,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四、运动
寒露时节,进行适当的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等舒缓的有氧运动。
秋风肃杀,花木凋零,人们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心绪。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缓解压力,放松自己。
随着气候逐渐转冷,世间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和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除了预防寒邪的侵袭,同时还应促进自身阳气的收敛与保养,是这个时节导引与养生的重点。
End
编辑:刘赛
来源:人民网、综合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0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