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国内大学当之无愧的领袖,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师资力量,国内没有任何对手,其余的985、211工程高校只能争夺国内第三的位置。这也导致了清华北大强者愈强,将全国大多数的高考状元纳入囊中,不断地形成正向增强,清华大学也会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和政策倾斜。以2019年高考为例,广西730分高考状元就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姚班”,而“姚班”仅有30人,仅有4人是通过统招,其余26人全部是各类全国竞赛的金银牌获奖者,这个班级的导师正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清华北大两家独大的局面并非造就如此,在十几年前,清华北大只不过是国内众多重点大学之一而已,许多国立大学的实力相比较而言要更强、名气更大。比如说存在仅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还有被残酷拆分的国立中央大学,在当时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国立中央大学很长时间都排在亚洲第一的位置。而今天要说的3所以省份命名的大学,两所曾经是“国字号大学”,但如今连211大学也不是,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在国内众多曾经的国立大学里,除了南京大学以外,中山大学应该算是最为坚挺的高校,不仅排名十分稳定,实力发展也基本是稳中向上。中山大学的曾用名是“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只不过在1952年的大学合并潮流中更名为如今的“中山大学”。
许多人并不知道,历史上的国立中山大学曾经有5个,分别是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只不过,在大学合并潮流中,纷纷改了校名,于是也很少有人知晓他们的历史了。前四所大学的发展都非常不错,分别是如今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只有第5个大学的现状最让人惋惜,这就是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河南省属重点大学,在许多省份都是本科一批招生,2107年入选了“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许多人只知道河南大学以上的诸多荣誉,不了解其办学历史的家长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所非常有潜力的大学。但实际上,河南大学是曾经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在当年五所国立中山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1952年以后各个院系纷纷脱离独立,组建成了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被并入郑州大学)等等,导致河南大学被分拆以后元气大伤,校名一度使用河南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如果当年河南大学没有被分拆,河南省也就不会只有郑州大学这一个211大学。
国立山西大学
和河南大学被分拆的遭遇一样,山西大学作为以省份命名的大学,至今仍然不是211高校。要知道山西大学是国内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山西大学校,而那时候清华大学还没有建校,作为清华大学的“前辈”,在1952~1953年期间,山西大学也被严重拆分,直到1959年才恢复了山西大学的建制。
作为省部共建的大学,毕竟还不是985或211工程,山西大学的研究生院成立时间虽然比较晚,但现在初具规模,已经拥有了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如果高考分数超出一本线不多,山西大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想要进入山西大学的王牌专业——化学学科、工程学科,高考分数至少也要超过一本分数线几十分,要知道这两个专业已经排进了世界前1%。
江苏大学
不同于河南大学和山西大学都坐落于本省省会,江苏大学这个以省份命名的高校,却在江苏省一个地级市——镇江。不过,在时间上非常巧合,和山西大学一样,江苏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1902年,是当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分支之一。如今的江苏大学,其实是2001年建立在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校。江苏理工大学起源于原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南京工学院,40年前就是全国仅有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虽然位于长三角的战略位置,镇江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只可惜是位于镇江,和一线城市的知名程度相比较,地理位置显然成了发展的最大阻碍。
对于大学正统性的认定,国内不少人往往都是望文生义,对于那些“国字号大学”就天生有好感,认为这是获得国家认可的顶尖高校,而对于那些用字生僻的高校,往往就想当然的认为大概率是二流高校。但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这种看法往往都被验证是错误的。比如说河海大学,这种校名看似大气却非常容易让人反感,认为这不过是哗众取巧而已,但河海大学是名副其实的211高校;还有东南大学,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南京工学院,如今也是国内有名的985和211工程高校。
河南大学、山西大学、江苏大学都是以省份命名的高校,按照国人的常规思维来说,即便不是985工程大学,也应该是211高校,但实际上它们都只是省属重点高校。除此之外,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也没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如今连211大学也不是。不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力基础,在“双一流”主导的今天,或许它们还有重塑当年辉煌的机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4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