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背着罚单融资 饮鸩止渴的哈啰会是下一个ofo吗?

背着罚单融资 饮鸩止渴的哈啰会是下一个ofo吗?

近日,北京对共享单车行业展开了专项治理行动,哈啰出行评分垫底,其共享单车未备案率高达98%。

处罚过后,哈啰出行依旧违规投放,对此北京市交通部门拟对其进行二次处罚。

自2017年起,风口上的共享单车投放量达到了城市空间瓶颈,多地开始叫停投放。各大城市交通部门联手布控,共享单车增速放缓。

其实,人们都在担心再现下一个ofo悲剧。

“屡教不改”的违规者

今年5月,北京市对共享单车企业开出的首张罚单,哈啰出行因违规投放车辆,被处以5万元人民币罚款。

据了解,哈啰出行违章投放早有先例, 2017年9月北京共享单车数量达到城市限额,北京市政府暂停了共享单车的投放,其中哈啰出行在京报备的运营车辆数量为1.9万辆。

而哈啰依旧在增加投放,抢占市场份额。

经相关部门查实,哈啰出行在北京投放车辆数量已经增加到了5万余辆,城六区、通州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均可看到哈啰单车的身影。除了昌平区、大兴区外,其他各区均未与哈啰出行签订投放车辆协议,其共享单车未备案率高达98%。

早在今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会和相关部门就曾多次约谈哈啰出行,要求其限期改正并收回违投车辆,但没有任何效果,哈啰出现依旧在不停投放单车。

而后,虽然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给予哈啰出行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并限制其在城六区投放运营车辆。

但哈啰出行并未停止投放。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哈啰出行在接受处罚后,未按要求整改并再次进行违规投放。仅北京共享单车专项行动期间,就在朝阳、东城、西城等区域核查出哈啰出行未备案车辆达5960辆,未备案率高达98%。为此,北京市交通部门正在拟对其进行二次处罚。

北京处罚哈啰单车违规投放事件并非个例。除北京之外,因违规投放,哈啰出行还被深圳、上海、郑州、西安、宣城、芜湖、菏泽、扬州、江门、成都、天津、嘉定等多个城市责令回收处理,不过收效甚微。

人民日报:让违规投放企业付出代价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8电商行业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去年针对共享经济的投诉量明显上升,有关共享单车投诉量占比为67.5%,除去“退押金难”排名第一外,过度投放、违规停放、运维滞后等问题也是重点投诉内容。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但过度投放,使其同时成为影响城市规划、市民出行的障碍。

无论旅游景点、道路隔离带或是绿化带,都成了单车停车场,路过行人将挡路的单车摔在一旁,很快路边就堆积起一座座共享单车的“山峰”。

2018年,深圳市交委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议案意见的公告》,深圳将通过登记上牌、发放电子标签等形式,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以遏制企业的无序投放行为,解决目前共享单车“围城”等乱象。

今年2月,深圳市交通局落实了《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规范》和《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对单车运营企业备案、退出、车辆投放、人员配置、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此期间,深圳市交委因为违规投放的问题曾4次约谈哈啰出行。截至目前,哈啰出行依旧没有回收违规投放的共享单车,并且还在持续违规投放。

目前,上海市交通委将与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共同公布针对互联网出行平台的新考核办法,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将被清退出上海市场。仅2019年上半年,哈啰因屡次违规投放单车和电单车,被上海市交通委就多次约谈,但违规投放对其的约束作用似乎收效甚微。

而与此同时,哈啰出行因违规投放共享单车被北京市交委处以5万元的顶格罚款,但在接受处罚后,哈啰出行未按要求整改并再次进行违规投放,其共享单车未备案率高达98%,市交通部门拟对其进行二次处罚。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推动共享单车企业精细运营,从监管层面来说,应坚持总量控制原则,健全与运营绩效相关联的容量管理机制,“让管理规范的企业得到更多配额,让违规投放的企业付出相应代价。”

“先烧钱后盈利”:互联网逻辑危机潜伏

当全新互联网模式成型之前,需依赖投资。

互联网教母张树新曾形容,“我们本来是要卖面包的,后来我们要从种麦子做起。而卖面包的利润却无法负担种麦子的成本。”

哈啰违规投放单车,拉动运营数据,是为了给投资者看一个“漂亮”的面包,以拿到更多的钱。

今年4月3日,彭博曾刊文称,哈啰单车计划筹集至少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据知情人士表示,哈啰可能会寻求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

过多的投放不仅会面临监管压力,也将承担未来数年的运营管理压力。

此前,投放最疯狂的共享单车就是ofo,其市场份额在疯狂地投放中迅速扩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与跟投。最终,大量投放的后遗症显现。

2018年的8月,上海的凤凰自行车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ofo欠货款6815.11万元。

而后ofo上演了难退押金的闹剧,海外的业务均已陷入停摆状态。曾经高调独角兽开始沉默,原本高调的投资人也不再发声,没有人为数千万用户的押金负责。

共享单车陷入了至暗时刻,从业玩家批量消失。

事实上,过度投放车辆的哈啰同样面临窘境:2-3年后,这一批单车集体面临维修报废,哈啰将承接巨额运维成本。

据了解,目前哈啰的造车成本在600元左右,按此计算,哈啰如果要替换目前市面上800万辆存量车,需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投入近50亿人民币。

50亿的换车成本以及陈旧的造车技术,是哈啰为了逆袭不得不背上的历史包袱,这也可能是其急需要融资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言中,哈啰正在谋求的新一轮融资,开出的新估值是40亿美元,是去年22亿美元估值的近两倍,并超过了此前ofo和摩拜的巅峰估值。

而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部分接触哈啰的投资人因价格过高已经明确拒绝了投资交易,另外一部分投资人则仍在观望。

毕竟,谁也不希望出现下一个ofo。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74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