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风从东方来」以色列专家: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风从东方来」以色列专家: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以色列)戴维·布兰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年轻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了庞大的人才队伍。中国的年轻一代如此有创造力、勤奋努力,我相信,他们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实现更多伟大成就。

2005年10月,因为参加“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华工作。在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我亲眼见到了许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世界珍稀物种:黑颈鹤、斑尾榛鸡、藏羚羊……

戴维·布兰克(右二)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考察。资料图片

在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因此,当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邀请我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研究时,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鹅喉羚、盘羊、西伯利亚北山羊等有蹄类动物的保护。中国的新疆、青海等地,正是这些优雅生灵的重要栖息地。2010—2015年,我与新疆生地所干旱地区生物地理学和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的动物学团队合作,一起研究翎颌鸨、西伯利亚北山羊等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等,大大提高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

这些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比如在乌鲁木齐,天然气逐步代替煤炭作为供热能源,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为了抗击沙漠化,人们在城市周围和道路沿线种植树木,形成了保护城市的屏障。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成绩的缩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对此我非常认同。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我曾前往青藏高原那片神奇的土地,看到当地各族人民生活得非常快乐。他们热爱自然,享受着纯净的蓝天、灿烂的阳光、盛放的鲜花、清澈的湖泊。

如今,我在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科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制定动物保护政策,为其有效保护自然出谋献策。“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了沿线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以平等合作的理念将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参与国家的科技、民生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比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立大型科研中心,为相关国家培养人才,提升当地科研水平,为造福当地百姓生活提供了保障。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的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中心,在当地设立了第一个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项目示范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年轻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了庞大的人才队伍。中国的年轻一代如此有创造力、勤奋努力,我相信,他们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实现更多伟大成就。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聘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零时差工作室记者敬宜书面采访整理,责编:瑞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7365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