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与轴心国交战双方阵营中,作为德国的最忠实盟友意大利,为德国称霸欧洲鞍前马后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可到头来却没得到好名声,还落了个猪队友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墨索里尼作为意大利独裁统治的创始人,还是二战德军侵略扩张的启蒙引路人,有称霸欧洲的妄想,却缺乏取得成功的能力
虽然墨索里尼的青年时代并不张扬,但他却是个不安份的人物,出生于意大利一个铁匠铺里的他,刚满17岁就加入了意大利左翼社会党,并思想摇摆,不断更改政治主张,一战爆发后,他是福利党的社会领袖,还兼任一家报纸的编辑,这时候,他在意大利已经有一些影响力了。
一战结束后,面对战争带来的创伤,意大利和德国都处于一个动荡和前途渺茫的时期,墨索里尼认为这是他展现抱负的时候,于是在1919年3月23日在米兰发起成立了“战斗的法西斯”组织,并在1921年将该组织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利用意大利法西党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任内阁总理。
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发现,墨索里尼上台和他所从事的经历和德国元首何其相似,只是他比德国元首稍微早了那么一点,正是墨索里尼的成功让元首看到了希望。所不同的是,墨索里尼领导的“黑衫军”一击功成,而元首的冲锋队在“啤酒馆事件”后,他却坐了几个月的牢。
在墨索里尼的政治生涯中,他一直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新的罗马帝国统治者,可他却有缺乏作为统治者的才能,因此,独裁加妄想使得他首先在欧洲发起战争,并把战火烧向英国的殖民地非洲,引发了经济大萧条后欧洲战乱。
作为二战轴心国的三驾马车,意大利充当了拖后腿的角色,德军对这个猪队友是爱恨交加
意大利作为一战的战胜国,自然在战后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发生后,各国都忙于各自的生计,对打仗的事基本都不关心,尤其是英法等国的民众更是对战争避之不及,致使英法政府也采取了漠视态度出现了绥靖思想。
墨索里尼瞅准了这一时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于1935年10月入侵埃塞俄比亚,当国际联盟出面制裁时,他竟然不顾国际道义在1936年5月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并于1937年12月退出了国联。
这还不算,在尝到了入侵他国的甜头以后,1936年,墨索里尼开始与德国建立更加巩固的军事同盟,并于同年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上台,在之后的三年里派遣了数以万计的意大利军队和大批飞机在西班牙作战。
1936年10月,墨索里尼与德军签订了《柏林协定》,建立了罗马-柏林轴心,仅仅一个月,德意日又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三驾马车形成。这一时期,墨索里尼不仅是德日两国的领路人,还为轴心国对外扩张赴汤蹈火,甘打头阵。
但是,当德军后来居上,发动闪击波兰行动以后,墨索里尼明显感到他跟德军谁来称霸欧洲的事还要暗中较量一番,在1939年4月吞并阿尔巴尼亚的基础上,1940年6月又对英法宣战,并对法国南部和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侵略战争。
墨索里尼心里很清楚,德军想要东边的地盘,他就往西边发展,并对自己的决策和意大利军队前期行动非常满意,在入侵非洲的基础上,还对希腊展开进攻,妄图建立地中海帝国。
但是,墨索里尼完全忽视了希腊和英法的反抗力量,在希腊、在埃及,意大利军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而且还让人捶打得不轻,不得不向德军求援。在现实面前,墨索里尼才发现他所领导的意大利军队跟德军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扩张东进的关键时刻,德军还要分兵救援意大利军队,墨索里尼只好低下高昂的脑袋,听命德军指挥
当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军队深陷北非战场不能自拔的时候,德军派出了他最得意的战将隆美尔前来解救,对墨索里尼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意大利从此以后要听命于德军的指挥。
对于墨索里尼意大利军队的无能,德军是打不得骂不得,弃之可惜,养着浪费。所以,德军就给意军找了个留守和打扫战场的活,德军在前面战斗,意军在后面维持,一些部队还被派到德军中跟随作战,在进攻南斯拉夫和苏德战争中,德意都组成联军对盟军进行了疯狂的打击。
但是,墨索里尼跟德军不一样,他后面还有个意大利议会控制着他,在经历一系列失败和帮德军为虎作怅以后,意大利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不信任议案,1943年7月24日又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除了他的职务并逮捕。这才出现了有名的德军派出特种部队解救墨索里尼的行动,这个被称为“橡树行动”的解救,让墨索里尼对德军感激不尽,回到意大利后迅速组建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并自任总理,与盟军扶持的意大利王国形成南北对恃状态。
1945年4月5日,盟军发起解放意大利的行动,80万意军不打自降,在逃跑中,4月27日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并在28日下午就对他执行了判决。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墨索里尼虽然在二战期间入侵了不少地方,也打了很多仗,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德军能派兵救他出来,完全出于墨索里尼对轴心国的忠心。如果从战略层面上讲,墨索里尼完全就是给德军拉后腿的,充其量算一个和稀泥的主。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
精彩推荐:二战苏德装甲部队大比拼,苏军如何装甲成军后来居上
二战太平洋战争,为何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个重大战略失误
二战苏德战争,苏联如何调整战略,诱敌深入并实施纵深打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4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