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最火爆的共享经济,如今似乎早已风光不再。
近日,摩拜单车在杭州推出新版计费方法,在时长费的基础上,加收起步价。但其实,这并不是共享单车首次涨价,早在今年6月,哈罗单车就已经大幅提高了时长费用。
你知道吗?除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也在悄悄涨价,有的涨幅甚至超过100%。1小时4元的共享单车,有人说不如坐公交!
前不久,杭州街头再一次出现了一款新的某品牌共享单车。据了解,这批共享单车是该品牌第五次升级产品,首批置换的数量不少于一万辆,将分批落地杭州。然而,新车的投放并没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经历了共享单车“退押金难”的事情,不少人都对这个新品牌兴趣寥寥。
除了不信任感,水涨船高的租赁价格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打开摩拜单车APP,系统自动弹出新版计费规则通知。自8月15日后,摩拜单车起步价为1.5元,骑行超过半小时,将加收30分钟1元的时长费(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算)。
而另一款常见的共享单车——哈罗单车,今年已经两次涨价。此前,原本30分钟一元的哈罗单车宣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
早在杭州之前,共享单车已经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集体涨价。有调查显示,现在骑1小时共享单车,要比往常贵出至少2.5倍的价格。
也有业内人士曾对此进行解释表示,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共享单车70%的用户骑行时间在15分钟以内,所以涨价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讲影响并不大。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个价格还不如坐公交,还不用晒太阳。”
共享充电宝:成本高了,自然也要涨价
除了共享单车,涨价的还有共享充电宝服务。出门看电影、吃饭手机没电了在商场随后借个共享充电宝,对大家来说是随处可见的日常
这几年,共享充电宝的身影在综合体、咖啡厅、电影院越来越多,价格却也越来也贵。近期有报道指出,有品牌已开出了5-6元/小时的高价租金,而目前共享充电宝最高收费已高达8元/小时!
其实早在今年3月,占共享充电宝市场9成份额的"三电一兽"就全部集体涨价,从1元/时上涨到2元/时,如今1元/时的共享充电宝已经很罕见了…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还不如自己出门的时候带一个
共享产品涨价,大多数人表示并不知情
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涨价可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对于共享产品涨价这件事,大家究竟了解多少?
钱江晚报对此曾做过一个随机抽样调查,在调查中,有超过90%的受访者只使用过共享单车及充电宝服务。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共享产品,频次在一周两到三次以上。
虽然用的人很多,但知道涨价的却并不多。
调查显示,在这90%的人当中,明确知道共享产品涨价的还不到一半。这之中多数,也是在事后才发现涨价的事实。在共享产品五花八门的使用原因里,大多数人普遍都是为了应急和方便。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自己并非不接受共享产品涨价,只是日常扫一扫时,很容易忽视价格上的变化。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共享产品一再涨价,是否已经失去了共享的意义?
据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二,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而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恰恰就来自于这两个最热门的产品领域。
然而随着资本热潮的冷却,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也开始缩水。
仅仅过去一年,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交通出行融资规模降至419亿元,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则降至185亿元。
所以,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涨价属于市场行为,这也是企业谋求利润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此看来,共享产品不断涨价,你可以接受吗?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