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是从一个跨国商业公司开始的,叫东印度公司。不是英国那个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而是荷兰的。
最早欧洲人是想去东方做生意的,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还没有开发的新大陆,以及非常落后的东方民族。于是,他们组建强大的武装队伍,用枪炮说服了当地民族,为欧洲人的自由贸易服务。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贸易公司。当时欧洲人把拉丁美洲地区称为西印度,称亚洲为东印度。1602年,荷兰人成立负责亚洲贸易的公司,所以叫做东印度公司。
名字上是个公司,实际上却拥有贸易、殖民、交战、发行货币、签订条约等等权利,完全是一个主权国家,更像是大财团在海外扩张的白手套。
荷兰作为一个十七、十八世纪海洋强国的名声,大部分都是靠东印度公司得来的,被郑成功从台湾赶跑的荷兰人就属于东印度公司。
他们把其他国家的商人赶走,实现垄断后,逼迫当地人低价出售香料等产品,如有反抗就武力镇压。或者直接设立殖民地,建种植园,奴役土著或非洲运来的奴隶给他们种地。
随着荷兰海洋霸权的衰落,英国、法国也建立起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创下了殖民主义的高峰。法国人则差很多,在亚洲竞争不过英国人。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得其实很早,比荷兰人还早两年,不过,荷兰的海上霸权,使得英国人在亚洲只能处于边缘位置。荷兰人喜欢控制海岛,在亚洲的扩张重点是香料群岛,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英国人就只好去捡荷兰人不要的印度了。
当时的印度由莫卧儿帝国统治着,建立者是那个企图征服明朝、却死在远征路上的帖木儿的后代。英国人先击败果阿、孟买等地的葡萄牙人,赢得莫卧儿帝国的好感,然后在孟买、苏拉特、金奈、加尔各答几个地方建立了据点。
英国人用各种方法拉拢莫卧儿帝国的官员,扩大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利,还雇佣当地人组建混合军队。而当地官员对此毫无警惕,任由东印度公司发展。
到了18世纪,趁着莫卧儿帝国的内乱,东印度公司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殖民范围,直至把整个印度变成殖民地。1849年,莫卧儿帝国灭亡,东印度东司花了两百年,终于做到了名副其实,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一开始主要收购棉花、靛青、硝石等原材料,等到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印度就成了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机器生产的廉价棉布摧毁了印度土布产业,数以十万计的印度手工业者破产,乃至饿死。
和中国的贸易,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点工作。他们从中国购买茶叶、丝绸和瓷器,却没有什么商品可以出售给中国,每年都是贸易逆差。于是,英国人把鸦片当作了平衡贸易的主要手段。
英国东印度公司卖给中国的鸦片都是印度在种植的,象往常一样,买通缉查走私的官员,扶植广州十三行作为买办,印度的鸦片蔓延至大清各个角落,亿万国人遭荼毒,上至官员豪绅,下至贫穷百姓。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不允许外商再输入鸦片,英国人就以妨碍自由贸易的名义,向大清发动了战争。现在再来看这一幕,联系美国人此次发动的贸易战,有没有似曾相识的地方?只是这回,反对自由贸易的人变成了英国人的后代。
那么,鸦片贸易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中国自己种!禁烟失败后,中国各地兴起了种植罂粟的热潮,很快就抢占了主要的销售份额。原来国产替代工作早在大清就已经有了。
中国人被鸦片毒害了上百年,落下个“东亚病夫”的耻辱名号。
茶叶是中国和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品,18世纪初期,茶叶的销量到达两千万多英镑,位居第一。就在发动鸦片战争的同时,英国人潜入产茶区,偷走了茶种,在印度阿萨姆地区大量种植,从此中国茶叶销量一落千丈。我们今天喝的一种奶茶就是这么来的。
殖民全印度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巅峰,也是下坡路的开始。大英帝国通过殖民和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不再需要通过东印度公司这样的白手套了。1860年左右,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和所有的财产交给英国政府,1874年宣布解散,从此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