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捷克爆发30年最大规模示威:25万人要求总理下台

捷克爆发30年最大规模示威:25万人要求总理下台

今年以来,随着现任捷克总理安德雷·巴比什(Andrej Babiš)涉嫌长期冒领近200万欧元欧盟补贴的疑似贪污行为的调查不断深入,捷克陆续爆发了一系列反巴比什抗议活动。

上周末(6月23号),有超过25万捷克人聚集在首都布拉格莱特尼公园,要求涉嫌贪腐丑闻的巴比什辞职下台。这是天鹅绒革命之后捷克30年来爆发的最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巴比什是捷克第二大富豪,2017年,他领导的“ANO”政党在捷克大选中胜出,成为捷克第一大政党,他本人也顺利当选为捷克总理。但在去年,他本人被指控涉嫌10年前长期冒领滥用欧盟补助款,涉案金额为近200万欧元。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捷克民间对这位总理的不满情绪日渐升温。今年以来已经有至少5场针对巴比什涉贪案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在布拉格爆发,据称11月还将有新的示威活动。

示威虽然是由疑似贪腐行为而导致,但捷克民间对巴比什的不满其实由来已久。这位捷克富豪目前拥有捷克最大规模的媒体集团之一,而他所掌控的媒体集团所有权的变迁史,实际上也是捷克这30年来新闻业变迁的缩影。

90年代的捷克媒体转型: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与电视和广播的信任建立

在天鹅绒革命之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闻业经历了两次比较重要的转折。第一次转折发生在90年代初,原先国有的新闻电视台和广播台,转型成公共广播体制。捷克人每年都要交一笔视听税,委托第三方公共电视委员会与公共广播委员会对公共广播台电视台进行管理,确保它们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任何政治与资本利益的影响。

乍一听起来,这个公共广播体制类似于英国BBC或者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简称ARD,德广联)。但是,捷克的政客在其中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前两者。以德国为例,德广联的委员在德国各个州由民选产生,联盟的成员在合作同时各自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尽可能确保德国公共广播体制的独立客观公正免于外界影响。

但在捷克,公共广播与电视委员会的委员虽然也是选举产生,但却是由各个拥有议会席位的政党通过党内选举产生。这导致在议会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可以通过选举拥有在公共广播委员会中更多的席位。虽然政客不可以直接对公共广播电视台指手画脚,但这些代表各自政党利益的委员,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公共广播电视台实际的新闻内容导向与比重。一些捷克学者直言不讳说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在捷克的挫败。”

而作为东欧第一个向外国开放媒体市场的国家,捷克同一时期迎来了来自西欧(主要为德国)和美国的财团投资。他们陆续出资购买或登记牌照成立新型私营商业媒体,按照类似于美国私营传媒体制的样式经营。媒体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主,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为王,媒体所有者较少干预媒体的运营与内容等。

比如1994年成立的、总部位于美国百慕大的中欧传媒公司(Central European Media Enterprises)拥有捷克收视率最高的几个私立电视频道TV Nova 1台、TV Nova 2台、Nova电影频道等。2018年该集团经营报表显示,旗下电视台黄金时间收视份额达到37%,电视广告与市场营销份额高达60%。

同样,乍一听起来,这样来自外国的市场化电视广播似乎能保证媒体市场的繁荣与竞争。但是TV Nova的管理人员中,实际上有很多是90年代下台的政客。与政治的紧密联系让TV Nova实际操作层面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完全依赖市场竞争的私营媒体,要通过优质内容来尽可能多地获得受众,这样的私营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公正客观。同时,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私营媒体所做的政治性新闻、反思、抨击,以及以社会“看门狗”为荣的态度,迎合了当时捷克人的喜爱。加上表面上彰显客观独立的公共广播制度,双管齐下,捷克电视和广播在捷克人中拥有最广泛的信任,这种信任一直延续到今天。

报纸的转型:可疑的所有权与不再被信任的纸媒

但捷克报业则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有争议的经济改革项目。捷克大多数国有财产在所谓的“代金券私有化计划”(voucher privatisation scheme)中私有化。由于缺乏透明度,只有国有企业的前政党经理拥有内部信息,知道哪些部分公司是有利可图的。他们将这些盈利部分私有化的最初设想是,让每个公民购买一定数量的自由政府私有化凭证,并投入到他们自己选择的原国有报纸,这些凭证随后变成了股票。

捷克原先由国家所有的主要报纸(Mladá fronta,Rudé právo,Večerní Praha,Zemědělské noviny等)被各自的工作人员没收。这些人建立了私营公司,废除了国有报纸并稍稍改改名字“创造”了新的报纸,声称从法律角度来看,他们的报纸是新的企业。比如,Mladá fronta成为Mladá fonta Dnes,Rudé právo成为Právo,Večerní Praha成为Večerník Praha,Zemědělské noviny成为Zemské noviny等。这使他们有可能接管报纸原先已有的既定商标以及他们的订阅者,并带来可观的收益。

捷克独立记者、资深传媒专家Jan Čulík博士因此不遗余力地抨击到,通过这样的手段,这些编辑人员“偷窃了”他们原先工作的报社,并将他们新收购的报业资产卖给外国所有者,赚取了可观的个人利润。许多捷克新兴报纸的可疑起源,使他们无法在公共监督机构中发挥适当的新闻作用。

到2001年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之后,捷克的印刷媒体基本为两家德国公司所拥有:Rheinisch-Bergische Druckerei (RBD)和Passauer Neue Presse (PNP)。前者主要控制国家级新闻纸媒,后者主要控制地方级新闻纸媒。高度集中化的报业所有权让整个市场缺乏竞争。而这两个德国公司的捷克新闻生产总部都在布拉格,地方上很少或没有记者站,于是报纸上呈现的地区新闻内容高度同质化。

加上捷克本身存在的“边缘包围布拉格”的敌对情绪,生活在小城乡的捷克人认为布拉格的媒体上都是谎言,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加上一些小型的报社为了生存,陆续转而依附各个政党,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党派竞选的宣传工具。各种因素综合下,报纸在捷克人当中的信任降至冰点。

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二十年左右,捷克新闻行业又迎来第二次巨大的转折。Jan Miessler博士称之为“普遍存在于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向东方的转向。”也即向俄罗斯重新靠近。

最近十年的捷克媒体:重新拥抱东方?

由于2010年之后陆续发生在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许多来自西欧的财团在2011-2012年开始纷纷抛售自己在捷克的媒体业务。于是一些原本在本国积累了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的捷克巨富迅速接盘。比如现任捷克总理巴比什原本是一位亿万富翁,在2013年就一举买下捷克最大的私营媒体集团MAFRA。

类似的情况也纷纷出现在其它原本属于西欧财团所有的私营媒体上。一时间捷克私营媒体纷纷掉转头归本土豪强所有,而媒介所有权变更也再度成为捷克新闻业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它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媒体信任的削弱,人们抨击捷克媒体“变成权贵势力的看家狗”而不再是社会的看门狗。联想到90年代初期发生在报业中的操作,巴比什则被很多捷克人视为“国家的小偷”。

捷克政客与媒体的敌对情绪近年来也随之高涨。捷克总统泽曼可能是最不受捷克媒体喜欢的领导人之一。只要在Google里搜索Zeman Drunk(泽曼醉了),就看到一大堆他如何在一些重要场合不顾形象地以醉醺醺的状态出现的报道和批判。

而他的民粹主义、反欧盟、反移民倾向,让他在捷克大城市的年轻人、特别是有海外经历与高等教育背景的媒体人当中饱受抨击。政治评论员、布拉格纽约大学访问教授Tomáš Klvaňa博士在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可以代表很多捷克知识分子与年轻人对这位总统的态度:



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各种攻击美国媒体一样,泽曼也不遗余力地在各种场合抨击捷克的主流媒体上充斥的都是用攻击总统来搏眼球的“假新闻”。2017年,他更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拿着AK-47的机枪模型“开玩笑”威胁要以此来对付媒体记者。

听起来,这更像是向西方的转向,为什么捷克人要说这是向东方转向?

因为原来媒体归西欧财团所有时,西欧老板只管投资与收益,虽然也有干预存在,但总体上他们对媒介具体经营方针、内容都不怎么干涉。

但所有权变更到捷克巨富之后,这些人对媒体的干预明显变多。比如尽管巴比什曾承诺“不会干预媒介经营”,但就在他收购MAFRA后不久,媒体就爆出他亲自致电旗下负责政治新闻的主编,批评他们有关自己政党竞选的言论有失妥当的丑闻。

对绝大多数转为被捷克财阀控制的媒体而言,碰到自己老板有什么负面新闻时,它们都或多或少地选择性忽略。虽然对政府的监督在公共电视广播体制中仍然存在,但这样的干预让捷克人难免会联想起被前苏联占领时期的严格管制。而这并不仅仅是捷克一国的情况,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前东欧国家的媒体也在发生类似的所有权转变。

2010年以后的捷克新闻业:另类媒体的崛起与多元主义的胜利

那么,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政治对媒体的胜利?如果是,还怎么保证美国式的客观主义专业主义等等一系列原则在今天的捷克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这就要说起如今正在发生的捷克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或社群媒体(commubity media)的崛起。一开始,主要是来自于原先媒体中的资深记者们,基于对捷克媒体现状的不满,纷纷出来成立新的、力求独立于党团财阀势力的新型媒体。而在网络媒体、新媒体陆续兴盛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也通过网络社群、网络电台、电子杂志等形式纷纷加入进来。

一定程度上,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网络的信任度在捷克这么高。一项由Masaryk University的Jakub Macek教授等人所做的信任研究中显示,目前在捷克,报纸的信任度最低,电视次之,广播最高,而另类媒体和网络新闻在捷克受众中的信任度逐年增加,近年来更有取代电视、直逼广播成为最受捷克人信任的媒体之势。

当然,受众代际变化也是另一个原因:45%的年轻人不认为信任或者不信任另类媒体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们只要能满足自己的喜好看到想看的内容就够了。

Jan Miesller博士认为,这样的另类媒体和/或社群媒体的崛起,可以确保捷克新闻的多样性不受侵害。新闻自由、新闻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等经典新闻行业理论在新的媒体形态中得以重生。

在查理大学的官网上看到,捷克九十年代以来开展的诸多新闻学研究项目似乎都在想办法与曾经的历史相剥离,甚至割裂。

但完全的背弃或是割裂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媒体的实践上,如果用丹尼尔·哈林等人(Daniel C. Hallin and Paolo Mancini)的比较新闻学理论框架来看,捷克的媒体体制可能仍然需要划归到“党团多元主义(Polarized Pluralist Model)”类别中,并不是如人们所一厢情愿设想的完全抛弃过去,拥抱彻底的自由、独立与多元。

(党团多元主义:媒体由不同政党资助,代表不同政党立场,在代表政党的前提下自由竞争,形成不同政党观念

但不管怎样,因为多元主义(Pluralism)的胜利,对于想要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的人来说,今天的捷克新闻业可能正在经历最好的时代。


布拉格夜猫是生活在捷克的女博士,将在这里和朋友夜班保安一起分享关于捷克和旅行的一切。欢迎订阅关注“布拉格夜猫”,欢迎将喜欢的文章分享给其他朋友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96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