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心的方向
声明:请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 ◆ ◆ ◆
《谁发明了银行?》
对于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起源的这一问题,说法不一。
而我国的银行起源于唐朝时期,在唐宣宗的那个时期,苏州就出现了“金融街”。
并且,很多人都知道,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不是Bank哦),意思是指板凳。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
那么,银行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
(威尼斯银行)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早在公元2千纪左右,巴比伦诸神庙的祭司就开办了一种借贷机构,这应该可以视作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
银行最早起源于第三方委托管理货币的机构。
(巴比伦文明)
在古巴比伦时代,商人们由于发现携带大量贵金属货币的不方便,于是便委托当时的一些寺庙进行管理——据说委托寺庙管理货币可以借助于宗教的“神圣的”力量。
据泥版文书记载,祭司在经营钱庄方面还颇有信誉,存贷取利都比较公道。
他们的借贷对象一般是农民,对当时贫苦的农民常常免收利息,以显示神职人员的仁慈宽厚。
(遗迹雕像)
据记载,积累了大笔财富的神妓们,也投资祭司的钱庄、让祭司或家人代为参与投机活动。到公元前7世纪,这种商业银行在古巴比伦王国就较为常见了,公元前6世纪得到了普遍发展。
(古巴比伦王国)
借贷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实物借贷,另一类是金银借贷。
利息由官方颁布的法律规定,金银是20%,实物为33%。偿还方式为实物分期付款,每月一还。
借贷契约写在泥版上,上面的贷款条件简明扼要。
如果借贷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只需本息一起归还,如果借贷人属于贫苦阶层,则一般免收利息。
(碑文)
但在借贷契约上要写明以某些财产作为抵押,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
一般的借贷契约都有5到8个证人的印章。
在欠款还清之后,按习惯要把泥版砸碎。
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版,说明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的法律主要是保护债权人,规定欠债必还。
对债务人,偶尔也加以保护。
例如,有条法律规定:农民以收成作为抵押所进行的贷款,如果遇到大于水旱及其他不可抗逆的原因而无所收成,本年利息应减免。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那么,有没有高利贷呢?
我们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当时被称为“塔木卡”的巴比伦商人,应该就是高利贷者。
在法典涉及塔木卡活动的35条中,有30条涉及塔木卡以债主身份从事借贷活动,并且法典第89至91条对塔木卡的高利贷盘剥进行了限制。
(汉谟拉比法典)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曾发现过一种可以携带的青铜环,用于商业流通。
到古巴比伦时期,已被金银所取代。
其中,银子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那时还没有铸造好的货币,必须靠秤来称定金银的分量。
最小的称重单位为“谢克尔”,“谢克尔”约相当于半英两(约等于14克)重。
(亚述祭祀)
当时,金子是银子价值的15倍。有资料表明,在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统治时期,曾出现了一种半“谢克尔”的银币,上面印有伊什塔尔女神的肖像。
其实,人类信贷的出现比货币要早。
在货币诞生以前,就有了以一般等价物为主体的信贷,货币诞生后,货币信贷便开始发展起来。
第三方货币管理机构的出现使得货币信贷更为频繁。
欧洲在古代对于货币信贷合法性问题曾出现过很长时间的争论。
(弗洛伦萨)
支持方认为,收取利息是正当的;
而反对方则认为利息时“不劳而获”所得,违背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
在欧洲十字军东征以前,很多国家曾停止过银行业务,这是由于反对银行的呼声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缘故。
(十字军东征)
公元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战争开始。
由于战争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银行业的发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教皇是最早站出来反对银行的人,但在十字军东征战争后,却成为开办银行最成功的人。
(教皇)
公元13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分工更加专业,大量同类型企业开始进行联合生产,从而促进了货币资金存储和信贷的发展。
为了避免大规模资金存贷面临的金融诈骗的威胁,银行业开始接受政府的监督。
1397年,意大利商人乔瓦尼·美第奇创办了美第奇银行,它在15世纪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
(美第奇家族族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但纸币诞生后在我国并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清代商人们主要还是普遍使用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
金属货币不仅携带起来不方便,而且携带大量货币还存在人身风险。
财物往来得不到根本保证。
由此,镖局应运而生。
(镖局)
公元17世纪,我国出现了数万家经营货币抵押放贷业务的当铺,约有四分之一在山西。
山西是当时的商业活跃程度在我国处于领先的水平。
很多当铺在面临大宗典当业务的时候都要和镖局取得联系,以保证货币运输中的安全。
(晋商)
清代学者铢庵云:“时各省贸易往来,皆是现银。运转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由镖者遇众寡不敌,亦束手无策,故为各商所深忧。”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货币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满足商业的需要,18世纪上半叶我国出现了钱庄。
到19世纪初我国钱庄已有数百家。
(钱庄)
1824年,我国出现了山西票号,它可以视为银行的前身。
山西票号最早是由商人雷履泰在山西平遥西大街创立。
所谓的“票号”,即是经营汇兑业务的商号。
(光绪纸币)
为了防止出现假票和冒领,山西票号施行了严格的汉子密码领兑制度。
山西票号在我国清代后期影响力甚大,后来在辛亥革命后才逐渐衰落直至消亡。
(雷履泰)
我国最早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
1845年香港出现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国东方银行,前身为西印度银行,并于1847年上海设立分支。
我国最早的本土银行是在1897年由清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光绪年间的通商货币)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经济乘数理论,从而使得人们对货币和银行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约翰·凯恩斯)
经济乘数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卡恩在1931年研究反馈系统时提出,凯恩斯对其进行了发展。
凯恩斯认为,在一定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投资的减少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多倍增加或减少。在此过程中,收入和就业量变量与投资变量的比值即为投资乘数,它表明国民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量”。
(美国银行)
对于某确定投资而言,它可以直接推动该领域经济和就业的发展。
于此同时,它也将派生出新的经济力量对相关的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推动。
就银行而言,银行可以通过数次存款和贷款,使得货币的力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加以扩张。这种货币的扩张力即可通过“货币乘数”来定量统计。
(现代银行参考图)
一般而言,货币乘数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等多种因素。
货币乘数过小,会使得货币的经济影响力降低。
货币乘数过大,则会对经济运行的安全性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政府有必要将货币乘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20世纪的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
(丹麦银行)
银行业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文明产物,更是推动整个人类经济文明的重要动力。
文己所思,书己所想。
随心所欲,不畏世俗眼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征稿启事:
“不易君子”微信公众号正在火热征稿中,请关注“不易君子”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投稿了解详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