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付出真金白银进行回购,更能彰显上市公司对自家股票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进入2019年,A股掀起回购潮,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回购预案或者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回购操作阶段。
一、A股回购潮来袭
6月26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当日已经再次回购197.7万股A股股份,在6月的10天内,中国平安已经对公司A股进行了5次回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并不“孤独”。2019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热情明显升温,回购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共计100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相关公告。
其中,261家上市公司的回购方案已经被股东大会通过,268家上市公司的回购方案处于实施状态,504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回购,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涉及多次回购方案。
回购总额已经超过800亿元,与2018年全年的回购总额相比,增长了超过190%。
从每个月的数据来看,自2018年11月A股回购松绑以来,上市公司的回购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1月为117.58亿元,当时市场也达到阶段低点2440.91点。
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走势是影响A股回购行为的重要因素,A股回购潮一般在市场下跌时出现,而且一般出现于市场底部。
4月8日以来,市场开始调整,5月初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之后市场持续横盘整理。调整行情以来,超过80%的个股股价下跌,9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20%。随着股价下跌,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也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回购热情逐渐升温,4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相关公告数量逐月增加,回购规模也不断攀升。
6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了454份回购公告,平均每个交易日发布24份回购公告,发布回购公告的数量创历史纪录;从回购金额来看,6月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回购374亿元,回购规模同样创出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A股出现回购潮,市场就会马上转好,紧跟着迎来牛市。投资者必须意识到,市场本身有其运行规律,欲速则不达,没有经过充分的磨底,难以迎来一轮真正的大牛市。
二、减持热情依旧高昂
与回购潮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是2019年上半年,大股东减持的案例也比较多。尤其是6月26日的一纸清仓减持计划,使得中信建投证券的A股股价三日跌幅超过20%,市值蒸发超过200亿元。
中信建投股价走势图
对企业状况“门清儿”的重要股东公布减持计划,往往引发市场向坏的方向“猜测”,投资者想要“先跑为妙”,最后出现股价大幅下挫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减持行为在A股市场上并不是“新鲜事”。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年初至6月末,A股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披露“减持情况”的公告超过4500条。
其中,3月的数量最多,有950条,其次是5月份,有820条。另外,这些减持公告涉及了1067家上市公司,累计减持额超过1550亿元。其中,清仓式减持的约有257例,涉及171家上市公司。
就6月份来说,披露“减持情况”的公告有858条,其中,涉及“减持计划”的公告为428条。从公司方面来看,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
其中,中信建投、电魂网络、东方时尚等40家上市公司遭到持股5%以上的股东减持,而中航资本、和邦生物等更是遭到了第一大股东的减持。
中航资本股价走势图
从月度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各月的减持数量和规模都处于正常水平,并没有出现骤增的情况。数据显示,6月以来,A股市场重要股东合计减持的股票市值为128.88亿元,而5月份为121.08亿元,4月份为153.03亿元,3月份为259.12亿元。
对于减持目的,超过9成的股东表示减持是因为个人资金需要,还有一部分股东表示是因为生产经营需要。另外,有一些股东声称减持是为了降低股票质押率、化解股份质押风险。
拉长时间线来看,伴随着市场调整,2019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好几波减持潮。据不完全统计,减持潮出现的时间节点包括春节过后的3月初、5月初。其中,在3月初,A股市场上减持与回购双双火热,5月初上市公司“被动减持”情况增多。
不同于前两波减持,6月初的减持潮出现了大笔减持,或者称为“清仓式减持”,这可能与A股解禁峰值的到来有关。6月份,A股的限售解禁市值为3234.85亿元,环比5月份增长18.38%,日均解禁市值143.6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创业板的解禁市值是2019年年内的最高值,也是2016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值得一提的是,有几笔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大额减持就是在6月份出现的。例如,6月12日,光威复材披露了有关减持进展的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股东北京中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深交所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2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4%。
权益变动后,中信合伙持股比例从之前的25.05%降至19.21%。公告显示,这次减持的价格区间为34.87—50.32元/股,据此计算,这次减持套现的规模超过11亿元。
另外,公告中还同时披露了中信合伙最新的减持计划,这次中信合伙拟“清仓式减持”。公告显示,中信合伙计划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9957.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21%,占中信合伙持有公司股份的100%。
光威复材股价走势图
除了大笔减持和清仓式减持之外,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还有部分公司的持续减持。
例如,2019年5月份,国瓷材料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股东东营奥远在4月3日至4月30日期间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约897.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这次减持后,东营奥远持有公司股份约5020.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1%。
紧接着,6月14日,国瓷材料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张曦在前两日分别减持了1601.7万股和325万股,累计减持超过1900万股,以变动平均价格15.38元/股来计算,这次套现金额超过2.9亿元。
国瓷材料股价走势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减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创被减持的家数为339家,被减持的股数为12.25亿股,合计被减持超过120亿元。中小创减持长期居高不下,也进一步反映出了中小创股东较强的套现诉求。
针对2019年上半年的具体市场表现,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上市公司的减持行为,可以从股东类别来看:质押股东、解禁股东和其他股东。
其中,质押股东代表前期存在高比例股权质押的股东,在当前的市场反弹窗口,存在主动或被动的减持动机以缓解股权质押压力;
解禁股东代表近期存在限售股解禁的股东,从解禁数据来看,2018年6-7月以及2018年12月-2019年1月,这两波解禁小高潮之后的减持冲动由于市场的低迷而延后,特别是部分股权投资公司参与的定增解禁,在当前窗口期也有较大的获利动机;
最后是其他股东,这类股东不存在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其行为反而恰恰能反映产业资本对当前市场的态度。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减持主体及意图,投资者还需客观对待。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新浪理财师”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本平台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