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民拿着欠条找政府,85年前借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钱?
1927年十一月份的时候,黄麻起义正式爆发,也是在这个时候,湖北红安的大门上,吴兰陔写了一副对联,由于痛恨绿林兵,所以就有了“红军”这个词,1928年的时候,工农革命军正式统一改了名字,就叫红军,再后来的演化过程当中,成了老百姓心里的解放军。
但红军刚刚成立初期,装备明显缺少,尤其是枪支弹药一直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甚至在队伍一开始的时候配备的居然是冷兵器,这和热兵器对抗显然是螳臂当车,虽然说武器相比较而言是落后的,但红军战士与敌人对抗的决心还是很坚定的,在和国军誓死对抗当中,国军都感觉到了疲惫,而且红军不仅缺装备,粮饷更是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要知道本就是靠农民群众支撑的,所以在条件上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红军为了能够让大家有足够的粮草,所以只能是和当地的老百姓多借点钱和粮食,那么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红军是从来不会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的,所以在借完后都要给老百姓留下来借条,哪怕老百姓不要,红军也会给的,而且也是有借有还说话算话的,但可能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导致有的欠条没有能被兑换成功。
就比如2015年的时候,一个叫杨明荣的农民, 来自湖北孝昌县金盆村,拿着一个泛黄的欠条,这个欠条已经被保存了85年了,这个借条是他的祖父杨长银留下来的,长12厘米,宽4厘米,上面写着借了400块大洋。当时红军在洋平口战斗的时候,战争结束部队从1200多个人扩编到了1500个人, 这让红军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来支撑,所以没办法在,在上级的安排下找到了杨长银,并且和他借了400个大洋,还签下了借条。
当时杨长银知道红军需要帮助,毫不犹豫拿出家里的三百多个大洋,并且还和家里的亲戚凑了一百多个,这交给了红军,帮了红军一个大忙,后来一直都留着这个欠条从来没拿出来过,一直到了2015年杨明荣才拿出了爷爷当年的这个欠条, 然后找到了当时的政府,这才让更多人知道原来当初他的爷爷还曾借给红军钱。
专家也坚定后看出来这个的确是当年红军所签下的欠条,那么当时的四百块大洋放到现在又等于多少钱呢?要知道民国时期的大洋还是很值钱的,一个等于350块钱,而到了后面才开始贬值的,也就是一个大洋成了几十块钱,1930年的时候是相当于100块钱的。
所以四百多块大洋就相当于是四万块钱,这都差不多是平常人一年工资了,要是加上利息,肯定更不指这个数字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