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神奇的国度,在中国总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扑朔迷离的形象臆造。
其实这20年印度的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着。2010年至今每年的GDP增长率都保持在7%左右。
印度街景
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900亿美元。2013-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增长趋势。
2019年1-6月,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420.8亿美元,下降6.9%。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83.7亿美元,增长5.3%,占印度出口总额的5.0%,增加0.1个百分点;印度自中国进口337.1亿美元,下降9.5%,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3.5%,下降1.3个百分点。
中印贸易进出口额
印度对中国保持贸易逆差,趋于扩大
2013-2019年(1-6月)印度对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逆差态势,且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矿产品、化工产品以及纺织品及原料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前三大类产品。
2018年,矿产品是印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8年出口额为50.3亿美元,增长53.3%,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0.5%。化工产品是印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出口额为36.3美元,增长55.0%,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2.0%。纺织品及原料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增长20.6%,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1.1%。
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
2018年合计进口561.3亿美元,占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6.1%。此外,塑料、橡胶、纺织品及原料、运输设备等也为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其进口中所占比重均超过3%。在上述产品中,德国、沙特阿拉伯、美国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2019年1-6月,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别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其中,机电产品进口额为162.1亿美元,下降15.8%,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8.1%。化工产品进口额为68.7亿美元,增长6.3%,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20.4%。贱金属及制品进口额为27.1亿美元,增长10.5%,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8.0%。
比较“印度自全球进口产品”与“印度自中国进口产品”,两者存在较大差异。
一、在矿产品上,我国是石油等矿产资源供不应求,故印度进口的矿产品并不主要来自中国。
二、在机电产品上,中国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大国,且相对于印度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较多。
三、在贵金属及制品上,中国也是黄金等贵金属消费大国,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贵金属。
可以看出,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印产业间户部巷非常强,都有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需求,那么为什么印度还是要跟中国闹别扭,试图抢地盘呢?
归根结底是对中国的不信任,印度的河水源头都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水源地是印度的心病,印度内部右翼势力被美国鼓动怂恿,试图一雪1962年的前耻。
印度总理莫迪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6月4日举行“线上峰会”,签署了7项协议,包括军事后勤支持协定。印度前驻澳大利亚大使苏里认为,“因为两国都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强调印澳军事后勤支持协定的签订,将为美日澳印“四边机制”注入新的力量。不过,印澳关系的短板是经贸,双边贸易额仅为几百亿美元,未来仅仅建立在“政治口号”上的双边关系缺乏足够的发展动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