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方法论,所以喜欢折腾一些生产力工具。今年疫情远程办公,突然发现,不知不觉,我的大多数工具已经被腾讯所代替,形成了一个腾讯系生产力套件
结论是:使用腾讯云在各个终端同步文件,用腾讯文档来和同事讨论和修改文档,用腾讯会议远程开会,用QQ邮箱中的日历来管理待办和日程,用微信的收藏来进行资料的 搜集和整理。
以下为详细的使用心得:
1、文件同步:腾讯微云
现在很多人都用多个设备,比如说电脑、平板、手机,怎么进行多平台的文件同步就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你在任何一台设备上都有一整套一致的文档,这种对于差旅人士太友好了。类似这样的有微软的onedrive ,坚果云,百度云盘,但是我多方对比之后还是选择了腾讯微云。原因如下:
多终端的同步,这个是云盘必须的,横跨多个系统传输文档
腾讯微云在支持上述多终端之外,还支持小程序,这种是极大提高了分享的便利性
同步助手是容易被忽略的,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最好是同步盘,就是直接在电脑操作,保存后自动同步,不用像云盘那样还要主动的上传和下载,并且这个同步助手和云盘是打通的,并且10G空间完全够用,现在百度网盘也加入了这个功能,喜欢的人也可以关注一下。
2、文档协同:腾讯文档
这次远程办公,用到最多的是腾讯文档。以前微软office总是感觉很重,现在使用腾讯文档之后,可以直接打开,就在线编辑,并且实时保存,再也不用害怕死机和断电带来的文档丢失,并且可以直接连接发送给同事,编辑好之后版本也非常好控制。我最开始用的是石墨,腾讯文档出来之后,就直接改用了腾讯文档,其核心理由:1、和微云打通 2、和微信打通 3、坦白讲腾讯文档感觉放在那里还是可以存放很久的,最起码不用担心倒闭,功能上没有石墨多,但是日常办公沟通了,非常推荐模板功能
支持word excel和PPT ,PPT现在用的比较多,加上远程演示,速度会更快,当然了,要是你想复杂的排版,暂时还做不到,不过效率人士,最终的PPT都会回归到纯色背景,毕竟关注的是内容,板式是锦上添花
随时保存,还支持断网,联网之后直接保存
模板库比较丰富,我从腾讯文档一上线就开始使用,模板库丰富的速度很快,不像有道笔记,万年之后,也就几个模板
也支持会员,但是基本上免费的就够用
但是腾讯文档也不是非常完美,因为PC端现在就是浏览器套了一个壳,没办法非常好的离线编辑,所以现在我还完全丢不开有道笔记,如果能出一个本地化的PC端,结合部分的笔记功能,我觉得我就完全可以抛弃有道笔记,来全面使用腾讯文档了
3、远程会议:腾讯会议
这个不多说,免费的,支持300人会议,支持手机和电脑,支持共享屏幕,支持小程序直接开会,支持电话直接接入,说实话,真的好用,唯一的不好是,远程办公真的效率不高
电话小程序都可以接入,电脑手机也都可以,真的是很方便,当然,带来的一些负面的问题就是现在开会随时随地,感觉远程办公比现场办公还累,但是后期恢复正常后,这种对于出差之后,需要和公司同事沟通的时候,就很方便
以前开会都是微信语音,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演示,现在腾讯会议的屏幕共享非常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是最喜欢的功能
主持人管理是最近加的功能,这样下来就和传统的电话会议差不多了,可以有效控制发言和静音,非常重要,开过会的都知道
新上的,只用过一次,这样甚至可以用来搞全体员工远程大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季度会这样的会议,直接用这个就可以搞定,还可以
看了一下,实际的收费也不贵,后期恢复价格之后,应该还是会继续使用,毕竟比之前的会议系统好太多,也不需要额外购买什么硬件,我觉得BAT做这些还是很厉害的
4、日程+待办:QQ邮箱(日历)
效率人士都是清单控。清单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来解决事情的完整性问题,不用去思考,按照清单去做就可以,来解决我们老是忘记的焦虑。我喜欢清单和日程结合在一起,试了很多工具之后,QQ邮箱中的日历是比较适合我的。它可以借助exchange协议,在手机和电脑中进行同步,让清单和日程无处不在,结合提醒机制,可以用手机提醒、电脑提醒、微信提醒等各种不同渠道提醒,从而让我核心只需要思考事情怎么办,而不用老焦虑的去想会不会把事情忘掉
如果需要写日程,可以直接登录QQ邮箱,在web页面直接建立日程
通过exchange协议,在手机上也可以轻松使用手机自带的系统日历,来使用QQ日历,这个也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功能,没有设备数量的限制,双向实时同步。我在手机上也装了一个锤子日历,说实话,感觉是我用过日历中的最好用的日历,操作起来也很方便,这样,我的日程安排用的QQ日历,在手机上用锤子日历来看,在电脑上用自带的日期来看,非常方便
5、资料搜集整理:微信收藏
现在信息泛滥,资料非常多,同样的信息噪点也比较多,如何寻找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将有效的信息收藏、整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就很重要,这篇文章先不展开讲自己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先重点讲一下信息的搜集。
现在的资料一般都来自微信或者是手机的相关的资料,先说在微信,在微信中收到的所有的资料,都可以直接点击收藏。如果是在电脑端,在遇到需要整理的资料,也可以随手丢到PC端的微信收藏中,再集中进行资料的整理
基本上文档、链接、微信推送文章都可以将资料搜集起来
有很多app现在也支持直接添加到微信收藏,所以可以将各个渠道的很多的资料汇总到微信收藏中。
现在微信收藏的空间是2G,用起来绝对够了,如果不够,那意味着说你的收藏需要整理了,毕竟收集不是目的,关键是如何整理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终目的
写在最后
每个人对工具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寻找工具是一个过程,但是不要陷入对工具的追求中,还是要明确最终的目的,让工具来作为支撑。我这十多年的生产力工具的实践,没有想到最后沉淀下来的,却是很多人都觉得娱乐化做的好腾讯,毕竟国内没有像google那样的公司,可以提供整个生产力套件(其实还是挺希望华为可以往这个上面做深一下,对于手机的定位和对商务人群的吸引绝对没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具,并借助工具完成自己的目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