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雷托战役是1917年10月24日—11月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德联军(德国第14集团军,奥匈帝国第10、第2集团军协同)在卡波雷托地域和意大利第2和第3集团军进行的一次交战。
1917年9月,经伊松佐河战役第11次交战,奥军伤亡惨重,一蹶不振,被迫向德军求援。德军7个师火速驰援,并与奥军8个师合编为第14集团军,由德国将军贝洛指挥
10月24日,隐蔽集结在菲拉赫地域的德第14集团军,经6小时炮火准备后,以数个突击群对普莱佐、托尔米诺之间的意第2集团军发起冲击。虽然山地地形和兵力上的优势有利于第2集团军进行防御,但其第一梯队只有4个师,因而对敌难以招架,防御正面很快被突破。
德第14集团军在卡波雷托地域渡过伊松佐河,向乌迪内发展进攻。随后,支援第14集团军的奥匈帝国第2和第10集团军也转入进攻。意第2集团军损失惨重,撤退到后方阵地。
意第3集团军背后也遭到敌方的突击。意军总司令卡多尔纳将军担心意军被包围歼灭,于10月27日命令右翼所有部队撤退。于是,意军在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全面的战略撤退,意军指挥部丧失了对部队的指挥能力,士兵丢掉重型武器、火炮和军用物资撤往后方。卡多尔纳试图在塔利亚门托河畔组织防御,不但毫无成效,反使意第2和第3集团军彻底溃败。
11月2日夜间,奥德联军渡过塔利亚门托河,迫使意军残部撤向皮亚韦河。意军的失败引起英法联合指挥部的极度恐慌,遂向意大利派遣了共11个师进行支援,在英法联军的支援下,意军遏制了奥德联军在皮亚韦河畔的进攻。
卡多尔纳马上因他的无能而被撤职,新的指挥官阿曼多·迪亚兹马上重组军队,并以纵深防御和机动预备队阻挡敌军挺进,于11月底稳定了战线。
在卡波雷托交战中,意大利第2和第3集团军惨遭失败,伤亡3万人,被俘26.5万人,损失火炮3152门,迫击炮1732门,机枪3000挺,以及大量军用物资,但保留了其军事力量,为反击奠定基础。
奥匈帝国和德国在卡波雷托的进攻虽然取得了这些战果,但并未改变协约国总的战略态势。这次战役使意大利在前11次伊松佐河战役所获得的胜利又重回奥匈帝国手中,并且使意大利军队一度遭到重创,导致其士气低落,但意大利仍然顽强的撑住了这一对手的重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