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土耳其是如何炼成的

土耳其是如何炼成的

说起土耳其,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帝国。往上数的话,更可以和我们中国人扯上关系。因为不管我们认不认,土耳其都是以突厥的直接继承者,来追溯自己的文化。其实文化这个东西,讲究的是个继承,旁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一文化体的人认不认。从这点来看,突厥系的那些国家、民族(以持突厥语文化特征),对土耳其来扛大旗,大都还是认可的。至于说有半岛国家,往上追了多少万年,愣要扯上关系,只能说是扯蛋了,大可一笑置之。
  现在的土耳其,绝大部分国土就是在伸入地中海的小亚细亚半岛。这也是地中海四大半岛中,唯一一个隶属亚洲的突出部。另外三个分别是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包括希腊、前南国家等),统称南欧三大半岛。这样特殊的位置,也使得小亚细亚半岛在欧亚的博弈中,不得不扮演特殊的角色。在历史上,每当欧洲文明试图向亚洲扩张时,小亚细亚半岛就会先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如马其顿帝国);而亚洲文明反过来向南欧渗透时,也同样会把小亚细亚作为桥头堡(如波斯帝国)。
  在一战结束之前,还是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代表亚洲的穆斯林和欧洲的基督徒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博弈。在大部分时候,还是占据了优势的。而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率先进入工业时代的欧洲,最终不仅战胜了这个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也成为了世界的主人。而衰弱的土耳其,则丧失了他们在欧亚的边缘区,仅能保有小亚细亚半岛,和海峡对面,伊斯坦布尔那一小块欧洲土地。千万不要小看这块“欧土”,正是有了这点欧洲血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土耳其人,决心步日本人后尘“脱亚入欧”,彻底和落后文明的亚洲划清界线。

相比日本,土耳其想变成“欧洲”还是有地缘上的优势的。除了刚才所诉,人家的确有块“欧土”以外,人种上的差别也要小的多。毕竟从大的分类上来说,也算“白种人”了(在漫长的帝国时代,的确也混杂了不少南欧基因)。不过对于欧洲人来说,地理、人种只是文化认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宗教”。在这一点上,土耳其就遇到结构性问题了,因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文化冲突,可以说是很难调和的,要想让一方改宗另一方,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东亚这些对宗教,持实用主义态度的国家,反倒障碍要小。就象韩国人在依附中央之国时,也会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而现在,更可以自豪的声称,自己的基督徒已经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虽然他们改造过的一些教派,怎么看怎么是不伦不类。
  让土耳其改宗是不可能的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欧洲人,让宗教世俗化。即让宗教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不影响政治。应该说,土耳其人这一点做的是很成功的(在穆斯林世界里)。而成功的源头,就在于土耳其改革的总设计师, “国父”凯末尔。军人出身的他,深知“枪杆里出政权”的道理。要想保证土耳其的政治不被宗教所控制,基础就是要保证军队的世俗化,然后用“军人监国”,也保证国家政治结构的稳定。就这一点来说,土耳其人还是做到了的。以至于在8年前,当带有宗教保守色彩的政党执政后,土耳其军队的高级将领们,曾经制定了详细的军事政变计划,以阻止国家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最终政变没有被实施,但其所造成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土耳其的政局。当年参与政变的高级将领,目前也在被政府秋后算帐,以至于今年7月底,土耳其的三军将领总辞职,以此表明“军人监国”的决心。

耳其这种去宗教化的决心,欧洲人也是看在眼里的,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也乐得自己在穆斯林世界最大的对手,倒向自己。特别是土耳其军队的世俗化,更是使之在“脱亚入欧”的要素中,率先得到认可。因此在“北约”这个由欧、美组成的军事联盟中,也有了土耳其的一席之地。至于受文化因素影响更大的“欧盟”,土耳其人要想进去,就困难的多了。毕竟让那些基督教国家,接受一个穆斯林国家成为自己的一员,还是需要时间和磨合的。
  如果土耳其人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加入欧盟,那么它也就算完成了“脱亚入欧”的进程了。到了那一天,我倒建议地理教材,可以把小细亚划入欧洲算了,毕竟这个突出部,在地理上本来就是一个中间地带,划过去也不存在飞地问题。包括土耳其东北角的,从苏联独立出来的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让这些已经视自己为欧洲人的国家,留在亚洲这个地缘概念中,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不必要的矛盾。相比之下,如果东亚有哪些国家,也希望成为欧美人的话,就不光就把皮肤洗白的问题了,如果没有办法影响地球的板块运动,让自己的岛飘过去,还是面对现实,把融合重点,放在东亚大陆上的好。

虽然土耳其目前还不能算是欧洲的一部分,但从长远来看,这个愿望还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的。除了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地缘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你要让欧洲人觉得你对整个欧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只会拖累那些欧盟国家的话,即使是根正苗红的欧洲国家,人家也不收。要想做到这点,除了提振自己的经济,让嫌贫爱富的欧洲人愿意认这门亲戚。土耳其人更要利用自己的特别身份,来为欧洲开拓地缘利益区。唯有如此,才能将劣势转换为优势,从而打动欧洲的政治家。这个身份,就是“穆斯林”,而可供土耳其递投名状的区域,就是土耳其东部,那北至中亚五国,南到北非的伊斯兰国家。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土耳其现在的处境,象不象“双头鹰”。我说在100多年前,可以这样说,现在嘛,“蝙蝠”的比喻更适合它。接下来,我们就要结合时政,来看看土耳其是怎样扮演它的“蝙蝠”角色的

在穆斯林世界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是为了向欧洲递投名状,更是为了做强自己的势力。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自己有了实力,才有可能在社团里站稳脚跟。历史给土耳其人的第一次机会,就是苏联分裂。虽然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最终还是由俄罗斯继承了,但中亚这块突厥之地,总算是给了外部势力以机会。土耳其人的兴奋之情,我们在大中亚部分已经解读过了。为了重温突厥帝国的旧梦,土耳其人积极向中亚国家实施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向中亚国家提供打字机等设备,以期用土耳其改良过的拉丁字母,取代俄文字母,用“书同文”的方式渗透中亚(这也是字母文字的悲哀,容易学,也容易变)。

在大中亚部分,我们也说过,盯着中亚这块腹地的,还有伊朗。不同于它的突厥、阿拉伯邻居,波斯人封闭的地缘结构,虽然保证了它文明和国家的独立性,却没有更多的天然同盟,以供其扩张。中亚战略空间的出现,也成为了伊朗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战略机会。单纯比较地理优势,土耳其方面要处于劣势。因为它和中亚国家之间,还隔着高加索三国。而这三个国家中,除了最东面的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国家以外,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是基督教国家。特别是亚美尼亚,在奥斯曼帝国时代,这些土耳其人眼中的“异教徒”曾经遭受地土耳其人的种族清洗。而“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历史污点,也成为了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重大障碍(屠杀让亚美尼亚人损失了150万人口)。另一个不利之处,就是俄国人依然对高加索地区虎视眈眈,不会愿意看到穆斯林的势力,在此做大,哪怕是批着世俗化的外衣(让俄国人头痛不已的车臣,就在格鲁吉亚的东北面)。
  鉴于高加索地区的复杂结构,土耳其人很难在控制该地区后,再将势力范围向中亚做有效延伸。而伊朗虽然有地理优势,与中亚国家直接对接。但一则在文化上,相比土耳其没有优势,除了最小的塔吉克斯坦,与之有共同的族源以外,其他四国都是突厥系的族群。更为重要的是,伊朗在地缘上的孤独,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找这样一个四战之地的国家做大哥,显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想法。因此在和有欧洲作后盾,文化又同源的土耳其竞争当中,土耳其算是胜出了。但这种胜出,只是相对于伊朗而言。因为苏联解体,固然不可避免的,会弱化他们在中亚的影响力(相比从前),但与中亚五国中的三国直接接壤的中国,却迅速西进,填补了空间。为了应对西方的渗透,俄国人也不得不认同由中国,来共同维护这片地缘利益区。而技术上方案,就是建立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上合组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876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