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布朗·坎宁安(1883一196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最为杰出的指挥官。皇家海军官兵亲切地称他为“ABC”。1942年任北非盟国远征军海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成为英国海军最高领导。此后,坎宁安接连参与了数个重大战略决策,包括诺曼底登陆战,以及皇家海军舰队在太平洋的部署计划等。
1897年,坎宁安作为海军候补生加入皇家海军,并在不列颠尼亚号训练舰上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在布尔战争中,坎宁安参加了皇家海军在南非的陆上作战。他作为驱逐舰舰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里,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驱逐舰指挥。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官兵们把他看作是皇家海军中数一数二的驱逐舰指挥官。
30年代,坎宁安在声名卓著的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服役。1939年,他就任地中海舰队司令。法国投降后,法国舰队的去向成了英国关注的一个问题,他成功地说服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司令歌德福伊放弃抵抗。这是他在二战期间取得的第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功。
地中海舰队孤悬海外,补给都要靠从英国绕过南非运过来。又要负责整个东地中海地区,包括希腊,北非,马耳他,甚至中东。无论地理上和海空兵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坎宁安想的不是尽量减少有限兵力的损失,而是进攻,通过进攻,打破敌人的平衡从而自保。
此后在与意大利舰队的数次交手中,他表现出了纳尔逊一样的战斗精神。在1940年7月9日进行的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坎宁安指挥地中海舰队击败了意大利人的进攻,并一直将逃窜的意大利舰队追到距离意大利海岸仅有40公里处。
他在地中海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策划了对意大利军港塔兰托的偷袭,该战役行动代号为“光荣的判决”,首开舰载机袭击军舰的先河。此战击沉意大利战列舰一艘,重创其余两艘。
塔兰托是意大利本土的军港,意大利主力舰队停泊于此。坎宁安率主力掩护航空母舰夜袭塔兰托,一举瘫痪了意大利整个战列舰队,而且从心理上镇摄了敌人,弄得意大利海军再也不敢和英国主力舰交锋。这一战远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开世界战史运用航空母舰袭击对方军港之先河,无论其决心的大胆,计划的创意性,实施的周密都是经典之作。
1941年3月爆发的马塔潘角夜战中,坎宁安率领舰队击沉意大利重巡洋舰三艘,毁灭性地打击了意大利海军争霸地中海的信心。
随着德军大规模介入地中海,德国的空中优势和潜艇优势逐渐显现。在丧失制空权和随时面临潜艇威胁的条件下,坎宁安仍然坚守地中海孤岛马耳他,遮断意大利到北非的海上运输线,这无异于虎口拔牙。
在1941年4-5月间,英联邦陆军在希腊和克里特岛被击败。坎宁安率领地中海舰队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对克里特岛上的陆军部队展开营救。在经历了一场诗史般的撤退后,克里特岛上两万两千余名陆军中共有一万六千名获救。海军也为此付出了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被击沉和15艘其他舰只被击伤的巨大代价。
1942年11月进行的火炬行动中,他在直布罗陀对登陆部队进行指挥。经过盟军官兵的浴血奋战,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坎宁安在行动中出色的指挥为他赢得了美国同僚的尊重和友谊,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
1943年2月,坎宁安重新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的司令。为了防止北非的轴心国部队撤回意大利本土,坎宁安要求地中海舰队不计一切代价,封锁北非海岸。地中海舰队出色的完成了封锁,绝大多数北非的轴心国部队在撤退无望的情况下向盟军投降。
在7月和9月间进行的西西里和意大利战役期间,坎宁安率领地中海舰队为盟军的陆上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援。9月10日,他在马耳他接受了意大利舰队的投降。对于一位在地中海奋战数载的老战士,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1943年10月16日,坎宁安接替庞德就任第一海务大臣。在战争余下的时间中,他负责海军的战略规划。他作为皇家海军的代表参加了开罗、德黑兰、魁北克、雅尔塔和波斯坦会议,并参与规划了诺曼底和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作战方针。1946年,坎宁安从海军中光荣退役。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1939年和1945年他分别被册封为授予二等巴斯爵士和蓟叶骑士。1945年,他被封为海德霍普男爵并进入上议院。1946年他又被授予海德霍普子爵的封号。1947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951年,他出版了《一个水兵的生涯》。坎宁安作为皇家总管大臣参加了伊丽莎白女王1953年的加冕典礼。坎宁安于1962年6月12日在自己的家中安祥地去世。
坎宁安无愧是英国海军3百年来,由德雷克、圣文森特、纳尔逊等历代名将为代表的的军事传统的又一代继承者。面对空前恶劣的战略和地理态势,表现出真正的意志力,而且闪现出象塔兰托那样的智慧火花,这才是力量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英国海军三百年的斗争精神。就象英国人自己说的,一个国家可以在短期内装备一支现代化的舰队,但永远没法给它灌输几百年熏陶出来的进攻精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0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