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香港教育要闻」逾八成受访校长教师认同加强价值观教育

「香港教育要闻」逾八成受访校长教师认同加强价值观教育

香港中学校长会调查发现,逾八成受访校长及教师认同,要加强价值观教育及生命教育;同时加强尊重及包容多元意见等共通能力。该会课程发展小组召集人、退休校长李雪英指,未来需要发展学生处理不同价值观、应对变革等「软实力」,同时不宜过于侧重中学文凭试,作为唯一的评核途径。

中学校长会联同中文大学香港学生能力国际评估中心,在去年九月随机访问逾一百八十名校长及一千一百名教师,了解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发现受访者最普遍认为加强的共通能力,是学生的人文质养、尊重多元意见及文化,比例高达九成一,其次是明辨性思维及创造力。受访者认为学生最重要是加强个人转化与变革等「软实力」,近九成人认同须培养学生「自主行动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其次是处理矛盾与冲突,以及运用媒体及资讯素养等解决问题及改善现况。

逾八成受访者认为要培育学生,须持续加强价值观教育及生命教育。课程检讨专责小组去年发表咨询文件,提到价值观教育应获优先推行及持续检视,但具体内容却是人言人殊,近期社会有意见认为加入经史子杂、爱国教育元素,以回应持续多月的社会争议。

中学校长会课程发展小组召集人、退休校长李雪英认为,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因时制宜,刻下要装备学生有应对争议的能力,亦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提倡的素质, 「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教育工作者看到世界转变、学生需要,不能不提一套我们相信正确的建议。」该会副主席连镇邦指,最重要是因应学生需要,决定价值观教育日后在课程中如何加强。

另外,有八成二受访者认为新高中课程仍是学术取向,低组别、能力弱的学生未能受惠。李雪英指,文凭试仍是高要求与风险的考核制度,认为应更具弹性,照顾不同学生能力与才能。对于专责小组提出的「校长推荐2.0直接取录计划」,连镇邦认同有助提高弹性,但大学学额没有增加,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有限,只是摆龙门,对学生实际没有增加(学额),只是谁人受惠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63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