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品投资的本质是周期:黑色产业链价格、供需、库存等周期性规律

商品投资的本质是周期:黑色产业链价格、供需、库存等周期性规律

文 | 刘源,扑克财经App智咖、「刘源 熵研—黑色钢铁量化研究圈」圈主

产业链内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周期性应对措施,导致了利润的周期性变化。

——刘源


今天的课程给大家讲讲我们第二模块的第七节「价格、供需、库存等周期性规律研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的逻辑,通过对钢厂、贸易商及原料供应方三方行为逻辑的解读,相信大家能够大致推算出市场会朝哪个方面转变。那么你会问:这些套路是否一直有效?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钢材价格的公式:钢材价格=钢材成本+钢材利润,也就是说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从周期性规律的角度为大家提供另一种判断方向的方法,我们将用一种模型来简单说明一下周期性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摘自《刘源黑色训练营》模块二第7讲

先假设一个起点:钢厂吨钢利润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此时,钢厂会开足马力生产,进而使钢材供应增加;其所对应的原料是需求旺盛,原料价格表现强势,原料价格上涨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由于钢材供需关系相对良好,因此钢材利润也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如此,钢材价格就会表现为稳步上涨,利润相对丰厚一点。

但,一旦原料价格的涨幅大于钢材价格的涨幅,钢材利润就会被吞噬。为什么原料价格涨幅会大于钢材价格的涨幅?其实,这主要取决于钢材下游行业对钢材价格的接受度。如果钢材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的话,那下游一下子会很难接受,因此,下游的采购力度就会减缓,需求就表现地相对疲软,而钢材供应受线性影响,仍然会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所以,市场上就会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的吨钢利润话就可能从盈利转为亏损。

原料需求的转弱是滞后于钢材需求转弱的,这里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差。如果下游需求一直没有好转,那么钢厂就只有通过减产检修的方式来减少供应量。而钢厂的减产检修会直接削弱对原料的需求,受此影响,原料价格就会进入补跌阶段,钢价就会有下跌的动力,此时,吨钢利润有可能已经率先企稳了,后面随着原料价格的大幅补跌,钢材吨钢盈利甚至有可能会由亏损转为盈利。对钢材而言,它的供需肯定会随着钢厂的减产达到新的平衡点,这样下一轮的需求又会重新起来,钢价就会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就整个流程来看,钢材和原料的平均利润变化都是有周期性的,同时,原料利润周期要滞后钢材利润周期。产业链内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周期性应对措施,导致了利润的周期性变化。

但这里要说明一点:实际周期的运行要更复杂。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钢材和原料的投资周期不一致,因此导致供应周期的不一致,这种情况就会产生一些错配的行情来;利润的传导途径有可能会被干扰,会导致供需出现阶段性的错配;另外,并非每次调整都必须出现亏损,只要出现了边际供给的减量叠加需求的增量,价格就会率先反弹。也正是由于产业链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周期性应对策略,导致整个市场利润的周期性变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螺纹钢指数的变化。


2010- 2012年间是国内钢铁产能的投资高峰,而在2012- 2013年是达产高峰期。所以,这期间,钢材吨钢利润是在不断地被挤压的,而原料的投资产达产高峰期是在2014-2015年,因此,可以看到, 2014年钢价一路下跌,原料价格跌幅更加厉害,所以,2014年钢厂的吨钢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原料投资达产的周期滞后于钢铁产能投资达产周期,这会导致原料的利润变化周期也是要滞后于钢材)。

2016-2017年,钢铁产能进入新的收缩期,但原料产能并没有进入收缩期,所以你会看到钢材吨钢利润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同时,原料价格的涨幅相对有限,所以这个阶段,钢厂利润是能够一直得到维持的(成材受到供给端收缩的影响,供需关系不错,而原料端尤其是铁矿石,并没有供需关系收缩,因此它的利润情况相对差劲)。

产业系统投资者的研究逻辑—周期性

我们在研究钢材市场周期的时候,尤其不能忘记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宏观经济周期决定大的方向性问题,产业周期决定阶段性强弱变化。



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及出口,所以我们要对这三驾马车做一个周期性预估。

而产业供需周期里,包括供给端周期变化,需求端周期变化,还有库存端周期变化,还有出口周期的变化。从大节奏来看,产业小周期要顺应大的宏观周期,其决定了短期的波动幅度。在宏观大周期向下的时候,产业小周期呈现一个N的形态,它的底部在不断创新低。如果宏观周向上,产业周期呈现上升形态,它的表现也是一个N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底部在不断的抬高。

对于宏观周期,我们可以用很多的经济指标做判断。M1可作为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M1增速领先钢价半年到一年半见底或见顶。2000年以来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如果以M1往年数据均值作为分界点,M1上破均值(15%)时则钢价启动上涨,反之钢价启动下跌行情。



我们回溯下2011-2015年间钢价的变化。



期间,宏观周期向下,而产业周期在2013-2014年的时候有一个阶段性往上的格局。价格变化基本上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下跌结构,下跌结构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先跌后涨,然后再跌,不断创新低;第二种是上涨结构,上半年它会有一波上涨行情,年中的时候会有一波大幅下跌的行情,到年末的时候价格再反弹上来,这是一个上涨结构。

粗钢供应的周期变化

应该来说,粗钢供给的周期基本上维持这么一个规律:11-2月(主淡季),粗钢产量降——3-5月(主旺季),粗钢产量增——6-8月,粗钢产量降(次淡季)——9-10月,粗钢产量增(次旺季)。




如果我们把每个月的产量除以它全年的总产量,得出每月的产量比例,从2008-2016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供给基本维持这一季节性规律上下波动。异动波动往往他是会意味着一个新机会的出现。而这个机会的出现,有可能是因也有可能是果。

2008年10/11月份的时候,粗钢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次贷危机所造成的结果。2009年与2008年恰恰相反,10月粗钢产量大幅度上升。当月的产量比值处于新高。这个其实就是2008年之后,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需求大幅上涨,钢厂利润得到快速回升,在利润支撑下,钢厂粗钢产量有一个明显的上升,所以说它是经济危机的结果。

钢材需求周期变化

从钢材需求周期来看,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相关,我们可称之为建筑行业每年月度粗钢用量的规律变化,另外就是非建筑行业的钢规律。

建筑行业的用钢规律主要指的是房地产和基建周期。从这个周期,我们可以看出来几个问题:季节性规律非常明显,11月-2月为主淡季,7月-8月为次淡季,3月-6月为主旺季,9月-10月为次旺季;季节性用钢量的多少和天气有很大关系,天冷(-5度以下)不利于建筑施工,天热(35度以上)建筑工人受不了炎热天气;建筑用钢的周期和水泥周期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水泥的产销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时间差。

对于非建筑行业的周期(机械、家电、造船和汽车等),规律性同样比较明显。1月-2月为主淡季,7月-8月为次淡季,3月-6月为次旺季,9月-10月为主旺季;季节性用钢量的多少和下游消费的季节性变化有很大变化,上半年是家电和机械消费高峰,下半年是汽车和机械、造船高峰,但是是家电淡季。


换个角度,从2009-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月度用钢量占年产量的比例走势可以看到:每年的需求都围绕着季节性规律线上下波动,异动波动往往意味着新的机会出现,它一般是钢材价格形成的因,而不是果。例如,2010年上半年,需求明显转弱,价格弱势调整为主;2011年下半年,需求弱于往年,价格大幅下跌。


库存周期的变化

螺纹钢社会库存的季节性规律非常明显。1-2月是库存明显累积阶段,在3月中旬左右开始进入漫长的去库存阶段,十一国庆期间库存会再度累积,之后在秋季旺季行情中去库存,12月份库存可能会有小幅累积;要重点关注3月中旬前后去库存的时间点是否前移或推后,这决定了春季行情的爆发力;之后关注库存同比环比的变化,灵活应对。

热卷季节性规律不是很明显,和螺纹钢有很大的不同,1-4月是库存明显累积阶段,累库存时间明显长于螺纹,4-9月是去库存阶段,十一国庆期间库存会再度累积,之后在秋季旺季行情中去库存,并维持到年底;要重点关注4月中旬前后去库存的时间点是否前移或推后,这决定了热卷的需求强弱;之后关注库存同比环比的变化,灵活应对。



钢厂钢材库存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1-2月是主要累库存阶段,其余月份相对平稳;钢厂厂内库存的高低和价格走势有密切关系,价格强势的时候,钢厂库存往往处于低位,价格弱势的时候,钢厂库存则会出现明显的累积,反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钢材总库存季节性规律很明显,和社会库存的季节性规律变化基本一致;重点关注钢材总库存的绝对量以及该绝对量和钢材产量总量的比值,绝对量越大表明供应压力越大,量越小表明价格压力越小。

钢材出口周期

从月度出口占比来看,钢材出口的季节性周期性并不强。一般而言,3-6月份的钢材出口量相对较高。

钢材出口绝对量的变化更多受到国外需求、内外价差的影响。2008年出口萎缩更多是受到国外需求萎缩影响,2014年、2015年出口大增,则更多是受到国内需求疲软,内外价差扩大所致。这些就是我们那个周期性规律的一个主要的一个研究的层面。


作为一个产业系统投资者,他要关注的内容包含:

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金融层面。一般而言,宏观周期变化比较慢、持续时间长。产业周期变化较快,一般能持续几个月。

金融周期变化更快,可能几天或者1-2周。

所以我们在实际研究中,一定要先把宏观大周期的变化情况搞清楚,然后再研究产业,最后再研究金融层面的周期变化。

如果这三个周期都能实现共振,那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易机会。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做个比喻:宏观是水,产业是船,技术是风帆(资金的去向变换)。水涨船高,水落船低,风很大,我们的船就会开得快一点,风小就开得慢一点稳一点。

技术分析更多是研究风的技术。这个风就是指市场合力的变化方向。


划重点

1. 钢材和原料的利润周期是如何变化的?

2. 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 钢材供给、需求、库存和出口等小环节的周期性规律又是怎么样的?

思考题

宏观、产业和金融三个层面的周期性节奏是怎样的?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下供需强弱指数的周期性研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