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时13分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正式亮相!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古人分立秋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高温仍将持续
天气要开始转凉了吗??
emmm.....
不好意思,立秋??
对于广东来说是不存在的!
立冬都在防暑,更何况是立秋。
我们care的只有天气还要热多久。
广东依然是“盛夏”。
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
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
所以,广东的夏天还有两个月!
大家撑住,小心中暑。
立秋养生大法
今年立秋时节
仍处在中伏和末伏时段。
暑热一时难消,
但天气渐凉已是大势所趋,
先学几招养生大法总是没错~
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
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适当减辛增酸,多吃橘子、葡萄、石榴等酸味食物,而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不过,素有胃病之人则应注意慎食过酸之品。
▶立秋节气膳食推荐:
三鲜固本汤(3人量)
(来源于杨志敏教授主编的《每日一膳·秋令节气养生篇》)
【食材】鲜淮山150克,鲜莲子100克,鲜百合2-3个,排骨300克,陈皮、食盐、胡椒粉适量。
【做法】鲜淮山切块;排骨斩件焯水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本汤品能补肺、脾、肾,安神,既有益于更年期女性,又有益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该汤能缓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便溏、胃纳不佳等不适,也是大众养生的不错选择。但湿热体质人群不作推荐。
宜养肺护肝
立秋,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内应于肺,悲忧易伤肺。所以立秋之后,更要注意调节情绪。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
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当心“秋老虎”伤人
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
立秋后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养生也要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卧”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舒展。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
立秋民间习俗
啃秋
“啃秋”指的是民间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风俗。有的说法是,因为西瓜性寒,过完立秋这一天,便不能再吃西瓜了。
秋社
“秋社”始于汉代,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官府和民间于此时祭神答谢一年的收获,祈求下一年的丰收。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至今,也仍有一些地方保存着“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传统。
食腊味
广东人有一句老话:“秋风起,食腊味。”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正是适合做腊味的时候。
将切成条状的腊肉在卤水中浸泡8小时以上,接着挂在灶房上熏制或者放入专门的烤箱熏烤。广东的腊味品种多样,从腊肠到腊肉腊鱼样样都有。吃时只需洗净切片,上锅蒸熟,便是绝佳美味。
立秋之后,
要注意防暑养生,
保重身体哦!
来源;广东发布、广东卫生信息、新会区妇幼保健院
微信ID:sihuifulia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