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东汉末年到三国年间,这是一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英主,更有贤臣,有才之士投降或者投靠新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熟悉的郭嘉、张郃、关羽、甘宁等大批优秀人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甚至曹操在早期危急之时,也曾考虑过投奔袁绍。如果将投降、投靠这样的行为视作跳槽,好像没有从一而终,并不是什么问题。
虽然在三国时代,跳槽现象颇为常见,但是频繁跳槽的人也并不多。毕竟即便在现代职场中,频繁跳槽会导致个人简历不好看,使得用人单位产生更多的顾虑。比较知名的,跳槽比较多的三国人物有吕布和刘备。吕布投奔过4人,刘备投奔过5人,同样多次跳槽,但是为何刘备仍然得人心,被视为枭雄,而吕布却被称作“三姓家奴”呢?这和他们跳槽的原因和表现,以及最终的结局有关系。
刘备与吕布
吕布的跳槽史
吕布原先是丁原的手下,由于董卓对他利诱,吕布便投向董卓,顺便杀了丁原。后来吕布和董卓产生矛盾,在王允的唆使下,吕布投向朝廷,顺便杀了董卓。李傕、郭汜二人攻破长安,吕布不敌,便投靠了袁绍;吕布协助袁绍击败了黑山军,吕布仗着战功向袁绍要求给自己增兵,并且纵兵劫掠,引起了袁绍的不满与忌恨,吕布赶紧离开了袁绍。最后吕布投靠了刘备,在刘备率军攻打袁术时,夺取了刘备的徐州。
可以看出来,吕布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或者出于个人恩怨,他甚至可以做出损害故主利益的事情,完全不顾往日的恩情。跳槽可以理解,但是跳槽时干掉原公司的老板,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吕布
刘备的跳槽史
而刘备离开公孙瓒,是为了援救徐州的陶谦。投奔曹操,是因为吕布夺取了徐州,让其失去立足根本。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识出他的大志,可能会加害于他,刘备因为忌惮而离开。离开袁绍是因为为了前往汝南,侵扰曹操的后方。
刘备在跳槽前,基本没有损害故主利益的行为。唯一的槽点是,投靠曹操后杀了徐州刺史,重新占据小沛和下邳,而这和汉献帝的衣带诏也是有关的。刘备跳槽的背后并非单纯为了一己私欲,时常是有一种无可奈何。
刘备
两人在跳槽时的差异表现,导致二人风评的差异。吕布的行径遭到他人鄙夷以及顾虑,袁术不接纳他,袁绍想要谋害他。反观刘备,他以仁义为本,原先口碑就不错。虽然他跳槽也很频繁,但是他跳槽的动机也容易被他人所理解,也不曾有加害故主的行为,故而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在刘备到来后都予以礼遇。
从二人的结局来看,刘备和吕布都是不甘寄人篱下的人,他们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最终刘备创业成功,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股势力,是名副其实的枭雄。而吕布却由于不听谏言、上下离心,导致被曹操击败后处死。
吕布
刘备的跳槽史本就没什么污点,加上最后创业成功,自然对他的评价会正面些。而吕布的跳槽史充分展现了他见利忘义的一面,加上最后的失败者形象,除了作战勇猛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导致他只能获得“三姓家奴”的评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