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久就要到了,中国人传统的七夕美食有什么呢?七夕中国人吃藕、五子、五彩面、巧芽,当然少不了巧果。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寓意。
七夕中国人吃什么?
一、七夕吃藕
这个吃藕不是(chi ou)丑的意思,民间用藕象征情意绵绵(藕与偶同音),传统的七夕美食少不了吃莲藕,一来以藕断丝连之意,来喻牛郎织女天各一方依然忠贞不渝的爱情,二来是乞巧之意,中国人是象形逻辑思维,人有心窍,莲藕也有心窍,多吃莲藕即可通人之心窍,心窍一开,心灵手巧、冰雪聪明自然而来。我们不妨在七夕也尝一尝莲藕,这夏日奉献给我们的礼物,也用这传统美食与古人神游。
美食推荐桂花糯米藕。莲藕生于水中,糯米长在田间,两个根源迥异,味道截然不同的植物合在一起经过轻蒸慢熬,莲藕有了糯米的醇香,糯米有了莲藕的清爽,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恰如幸福的婚姻,芸芸众生之中两个毫无血缘的人,凭情感走到一起,在共同携手的一生中,相互欣赏彼此包容,性情习惯都渐渐地互有你我。两个人的爱情也似这糯米藕的味道,香醇浓厚,再沾一点桂花蜜,这就是甜蜜的生活。
原料:糯米、莲藕。
做法:手抓一把糯米,温水浸泡3小时左右;取一节两头封闭的莲藕,短粗形状为佳,去皮,并在一端2厘米处切下做盖;将糯米塞入藕空,这是个慢活,以一根筷子配合压实,合上切下的盖,用牙签插进边缘固定牢固;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藕,加一勺红糖,数枚大枣和莲子,大火烧开后,文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如果是高压锅30分钟左右;取出藕凉透,切片,装盘,食用时佐以桂花蜜口感香甜软糯,莲藕清热去燥,健脾开胃,正是适合炎炎夏日的美味。
二、七夕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原料:面粉500克、温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做法:温水溶解酵母,将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掺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揉成均匀的面团。揉好的面盖上保鲜膜室温醒发一小时,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揉匀,面揉得时间越长,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颜色越白。揉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长条,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剂子,将小面块放进卡子里,用手指按压,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最后使劲磕出来,一排小巧饼就做好了,盖上干布醒发一刻钟,烤箱185度预热,十分钟就好。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状的巧饼,也放进烤箱里烤熟后拿出,晾凉后即可食用。
三、七夕吃五子
七夕食物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少不了。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四、七夕吃巧芽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在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给孩子喝,据说可以清热解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