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在卖出时,宁愿少赚,也不要利润回撤。
比如12.11钢研纳克,3板减仓是计划内的。正常应该是后面看盘面表现+个股封板质量决定锁仓或是卖出。但中午我强行找理由把剩下的给卖了。(按照我的认知,减仓后当日是没有卖点的。这与次日走势无关。)中午卖出时我找的理由是这样赚钱太简单了,是反常的。好的走势应该是下午要烂板确认盘口强度,到时候我再低吸或者买烂板回封。
比如11.14漫步者,正常2板应该锁仓的。我也是这么做的,但盘中我很多次想过要卖掉的,直到收盘我没法卖了。(看到手里的利润多,就非常想兑现,不考虑是否出现卖点。)但晚上减持导致次日利润回撤5%,这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但给我的体验特别差,耿耿于怀好几天。
说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有非常强烈的砸板习惯,这与应不应该卖出无关。
比如周五的中国宝安,预期是冲高5%以上就要准备卖出,竞价高于5%就直接出了。我也不管开盘有没有冲高,一点点赚更多的想法都没有。(按照我的认知,竞价6%卖出是可以的。盘前就没有3板预期,6%到涨停的距离也不多了。)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对于潜在利润的失去(卖飞)无所谓,但在股价正常波动的情况下,我对已经到手的利润,如果产生一点点回落,就会感觉很难受。
比如周五的漫步者,我是10点附近割肉小亏清的。然后后面的大幅拉升,我毫无感觉。但我很清楚自己,假如我拿到了最高点7%,后面回落我不会卖,回落到均线我也不卖,破位均线我也不一定卖,因为我的心理已经锚定了7%最高价或者预期的涨停价。最后我大概会等到尾盘梦幻破灭的时候选择出局。
第2条,在卖出时,要么跑太慢,明明知道大概率不行了,但还是继续拿着希望出小概率;要么跑太快,在逻辑没有正面自己行或者不行,应该继续观望的时候,我不愿接受正常的波动,主动卖出。
比如4月底的某个猪肉票(名字忘了),当时是博弈冰点次日弱转强的,但竞价很明显市场选择了其他票,我还在死拿不放手,最后尾盘大亏出局。本来赌错可以小亏出的。
比如7月畅联股份,早盘看30分钟,大概率是没戏了,但我非要拿到尾盘,想等待奇迹发生。当然奇迹也有,比如4月的西安旅游,拿到跌停,下午再度涨停,也是靠yy拿住的,当时好像7%左右出的,感觉像是吃了蜜一样。其实也没挣几个钱。
跑太快的票也很多,比如周五的漫步者,买入是因为规律显示近期有涨停,周五概率最大。但早盘反复平盘附近震荡,没有走出南宁百货的快速拉升分时(这个规律跟南宁百货有毛关系?)我就心存不爽,10点的时候多维度分析后,基本确认日内冲高回落是大概率,一个分时迷你小回落就出了。卖出理由应该是买入逻辑不兑现或者兑现,或者个股走势太差而止损。跟周五会不会冲高回落关系不算太大,为毛要提前出。很明显是因为我知道正常止损价是近期平台低点破位(或者大概率破位),而那时候我要亏3%,而立刻卖出我只是亏点手续费。在逻辑没有明显变化应该观望的时候,不愿意接受正常波动而卖出。
第3条,在卖出时,如果不卖,就不会减仓,也不会卖其他票,全部死拿,一个也不卖。一旦我开始减仓,无论走势逻辑仓位是否支持继续卖出,我都会接着卖,一直把手里的票全部卖光。买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要么空仓甚至连续空仓,一旦开始出手,就会接着出手,停不下来。
比如之前买的沪电股份,御家汇,我都拿了好几周。这两年来除了停牌,我应该没有拿过超过3天的票。近期还有福莱特,米奥兰特,南华期货。
比如上上周不能看盘,我手里的票除了周五尾盘买的庄股周一割了。剩下的本来在手里的福莱特,米奥兰特,南华期货都全部拿着没动。当我周五回来的第一天,早盘就全部卖出了。当我不卖的时候,一个都不卖,当我开始卖的时候,一个都不剩,停不下来。这种行为肯定是交易习惯,而不是依据盘面,交易逻辑之类的。
卖出的这种行为太多太多,只要我有了减仓的想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快速清仓,只要我开始卖一个票,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卖出所有能卖的票。案例太多,甚至可以说每个票都是,每天都是。
第4条,持筹与持币时的想法不同,甚至是反的。没买到时疯狂看好,甚至想竞价无脑买。当持有时,就一直想着怎么卖,甚至是竞价无脑卖出,完全不顾持币者的想法。
案例也很多,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某个票我已经买了,并且继续看好,但如果我不是强烈想要加仓并且已经做出明确加仓计划时,第二天我很可能是明确看好,但却做出卖出的行为。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不看自己的交割单(也不爱看别人的)。我觉得自己应该去总结自己做的每一笔交易,尤其是认真做的交易。找出里面犯得错误,不好的习惯,然后找出反复出现的错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