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朝代!一方面,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家王朝,对于憧憬华夏民族衣冠文物之美的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怀念的时代!另一方面,明朝发展到后期,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之下,孕育了丰富的市井文化,乃至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衍生出了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这使得人们对近代以来饱受侵略的历史产生了若干假设和幻想:明朝没有灭亡,中国会大概率地发展出和西方同样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避免近代以来被侵略的屈辱历史!这些种种因素相加,使得人们对明朝产生了许许多多,而且无法言明出来的亲切感,这大概就是明朝的魅力所在吧!
明成祖时期明朝疆域
明朝留给后人的除了1644年的惋惜以外,更多的是明朝留给后人的两个印象:衣冠文物之美、丰富精彩的社会面貌。时隔600多年以后,我们今天再次回过头来看这些时,会发现这和明朝的文官政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元朝末年,隶属于红巾军系统的朱元璋,在江南站稳脚跟以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官系统的建设。这种以地域集团为背景的文官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分别代表了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这两派为了争夺权力开始斗争,这似乎成为了明代文官集团斗争的滥觞。但是,这种派系斗争是完全可控的,因为朱元璋对文官集团的清洗,往往是系统性的。如明初四大案中的郭桓案,朱元璋从上到下杀了几万官吏。这种波及全国文官系统的大清洗,说明此时文官集团的势力很不成熟,这时期的大明王朝刚刚进入躁动的青年期,皇权威严是排在第一位的。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朱棣时期文官集团势力很弱,无法对抗皇权。一方面,被元朝荒废近百年的科举制度刚刚恢复,科举得官的官员人数有限,尚不足以形成庞大的科举文官势力。另一方面,明太祖、明成祖时期,皇帝对朝政的掌控力度很强,文官不足以抗衡皇权。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时期,国家经过前期的发展,到了此时,躁动的明帝国,从青年期走向了成年期。在明成祖时期设立的内阁制度,也逐渐固定下来。内阁大臣渐渐从皇帝的秘书,变成了皇帝在国家政务方面的顾问,权力越来越大。恰好此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成祖时期遗留下来的勋贵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经过数十年科举蓄力的文官集团,在这场大变故之中,抓住了这次绝好机会,迅速排挤勋贵集团在朝政中的影响力,一举翻身。至此,明代文官集团正式形成!
明代宗时期,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这时候政治场上的主角已经变成了皇帝和文官集团。明宪宗即位以后,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耽于玩乐,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整个帝国依赖文官系统运转的势头。这时期的文官集团已经成了抑制皇权的主要力量。以锦衣卫和东厂为代表的宦官势力也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明朝皇帝发现皇权受到文官势力抑制后,重新想到的制衡办法。所以明代厂卫虽然恶名昭著,但却始终没有消失的根本原因。宦官集团的崛起,也正好说明此时文官集团的势力的膨胀程度!
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进行拉锯的时期。皇帝需要文官帮助治理国家,同时又需要用宦官集团制约文官集团。所以,为了争夺对朝政的影响力,皇帝对这两派的斗争是持肯定态度的。即使在明武宗正德年间,出现了立皇帝刘瑾,但是刘瑾动作太大,破坏了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政治平衡,所以被明武宗杀掉!此时,文官集团经过和皇帝、勋贵、宦官的斗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斗争经验,再次膨胀了一波!直到遇见了权术高手嘉靖皇帝,明代文官集团才小小地遭受了挫折!
嘉靖皇帝是明代帝王中,权术手段仅次于明太祖和明成祖的皇帝!明武宗驾崩以后,文官出于稳定国家局势和继续掌控朝政的目的,迎立湖北安陆的朱厚熜即位。大臣是出于少年天子易于掌控的目的,才迎立朱厚熜。嘉靖即位以后,马上掀起大礼议事件,杖毙文官一百多人,牢牢地控制住局面。这时候文官集团才略微受挫。
明代文官朝服像
嘉靖驾崩以后,明穆宗简直可以说是完全信服文官的皇帝。万历皇帝登基以后,文官集团简直迎来了明朝的黄金时代。由于张居正的影响,万历皇帝在位前20年,还可以说勤政有为。张居正逝世以后,文官集团和皇帝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在清算过程中,万历皇帝似乎发现了文官们的政治把戏,再也不愿意直面文官集团,听之任之,文官集团膨胀到了惊人地步。
天启、崇祯年间,明朝内忧外患并起。天启皇帝因为对政治把控力不强,所以信任宦官集团,虽然宦官集团比文官更穷凶极恶,但好歹是制衡了万历以来空前膨胀的文官集团。崇祯皇帝即位以后,因为求治心切,自废武功,使得文官集团再次膨胀。不过,这种膨胀的势头,在整个明王朝陷入全面崩溃的局面后,被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后金崛起戳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