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但有时候午睡反而让人更加困倦,影响了我们下午的工作效率,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把握午睡时间呢?
我是余医生,今天我们来科普一下午睡时间以及关于睡眠周期的一些问题。
睡眠周期相信很多人都略有所闻,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它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具体作用。由于睡眠周期对于治疗失眠、睡眠行为指导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尽量通俗易懂的来解释给大家听。
睡眠周期是我们体内生物钟之一,是睡觉时脑电波规律运行的循环周期。一个睡眠周期通常持续90分钟至2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大脑从“慢波睡眠阶段”过渡到“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英文简称REM,此阶段也是人类梦境产生的阶段)。
睡眠第一阶段,称为“入睡阶段”,是最短的睡眠阶段,平均持续5到10分钟。在此阶段,大脑和身体开始放松下来,导致我们感到昏昏欲睡、肌肉松弛。此阶段也是最容易醒来的。
睡眠第二阶段,称为“浅睡阶段”。此阶段眼球运动、脑电波和肌肉活动开始减少,为深度睡眠做准备。在这个阶段,大脑会产生纺锤型脑电波的峰值,波形陡峭。这些脑电波活动被认为在长期记忆存储和感觉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大部分记忆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睡眠第三和第四阶段,共称为“熟睡阶段”(也称为慢波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很难醒来。身体的肌肉变得完全放松、无力,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都显著下降。生长激素在此时产生,它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修复肌肉组织,这对身体健康和恢复精力至关重要。
睡眠第五阶段,“快速动眼阶段”(也就是著名的、英文简写的REM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仅会经历梦境,还会经历一系列类似于清醒时的神经和生理反应,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变得不规则,并且会变快变浅。快速动眼睡眠有点神秘,它的全部功能仍在神经学家的研究当中。快速动眼睡眠在大脑的学习和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脑在此阶段继续处理、巩固信息,并将它们进一步储存到长期的记忆当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睡眠周期的持续时间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快速动眼睡眠周期比婴儿的长。有些食物会打乱睡眠周期。例如,在睡前摄入咖啡不仅会增加入睡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你前半夜的深度睡眠。又比如,酒精会阻碍后半夜的睡眠。如果在睡觉前喝了酒,后半夜的时候,身体会开始分解、代谢酒精,这将会对身体产生刺激不适的感觉,影响睡眠状况。
当今社会普遍压力大,失眠人数正在增加。了解身体的睡眠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睡眠规律,并对自己的睡眠习惯做出适当的改变,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睡眠。
举个例子,正因为睡眠周期有规律地每90分钟左右发生一次,所以一个人在7到9个小时的睡眠中,平均会经历4到6次的睡眠周期。我们可以据此规律,安排好适当的总的睡眠时间,当总睡眠时间是睡眠周期的整数倍时,将得到最好的休息效果,醒来时精神抖擞、精力充沛。
那么,又为什么通常说,午睡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因为这样的话你会保持在睡眠的第一阶段或者第二阶段,不会进入第三、第四的熟睡阶段。午睡时间过长就意味着可能在熟睡阶段醒来,这会让你感到头昏眼花、思维混乱。如果你想要长时间的午睡,那么,可以睡90分钟或更长时间,这样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保持睡醒后精神焕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9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