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二写了一篇长平之战的文章,里面提到说蔺相如不懂外交,结果被一位读者无情的嘲讽,说不二没有读懂历史。
那么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说说,蔺相如到底懂不懂外交。
亲们应该还记得,课本上有一个历史故事叫做《将相和》,里面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便是蔺相如。
结尾有一句评价说:正是因为有蔺相如和廉颇在,秦国才不敢进攻赵国!
这是真的吗?
并不是!
时间线回到燕国伐齐,燕国当时出了一个大将叫做乐毅,燕国想要称霸战国的东部,第一对手就是齐国。
齐国当时不属于战国时代的豪强,但经济实力非常厉害,也正是因为经济实力强,从而能够屹立在战国七雄之中。
乐毅选择攻打的齐国之时,齐国正处于内乱。燕国利用齐国内乱的机会,一举削弱了齐国,使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齐国的衰落对燕国非常有利,但还有一个获利者就是秦国。
秦齐两国并不接壤,但齐国一直都是主力抗秦者。一直以来齐国利用其经济实力,用合纵的方式间接打压秦国。
齐国的衰落给了秦国一个很大的机会,那就是消除了齐国带来的间接压力。此后秦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了南面的楚国和东北面的赵国身上。
秦国当时首选的目标是楚国,先易后难,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要想彻底击败楚国,秦国得拿出全力。为此,对于东北面的赵国,秦国必须采取外交手段稳住赵国。
从而课本上著名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便拉开了序幕。
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当时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秦昭王是个昏君吗?
从历史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显然不是。
秦国当时的文化和其余六国很不同。我们从秦国贵族陵墓的发掘可以看出,玉器所占的比例很小,秦国没有奉玉为尊的文化。
可见,秦国提出十五城换和氏璧只是一个借口。秦国只是想用十五城来与赵国交好,亦或者说是一场战略性试探。
但平白无故送十五城给赵国,秦国的臣子会答应吗?
秦昭王没法向臣子交代啊!
于是就找了一个以城池换和氏璧作为借口。
此后蔺相如就出场了,在这场“完璧归赵”的外交会面中,蔺相如的确“巧舌如簧”,但他的眼中却只有赵王的面子以及和氏璧。
秦国以九宾之礼接待蔺相如和和氏璧,大家想想,以秦国当时所面临的局面,会动用最高接待规格和背信弃义的风险,去骗赵国一块石头?
显然不符合当时秦国的政治需求。
秦国的政治需求是什么?
是和赵国交好。
从而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不是假的,可惜蔺相如没有能够看到这背后的战略格局。
并且蔺相如此后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相当于放了整个秦国的鸽子。战国时期打仗是需要一个说法。比如长平之战,秦国喊出了口号是赵国收了上党郡,截了秦国的胡。
此时蔺相如所做的一切,相当于把赵国放在了一个失信的位置。秦国此时如果借口开战,那么赵国声势将处于不利的局面。
并且最要命的是,蔺相如作为赵国的代表,居然在和秦王的面前说:和氏璧乃是天下所共传之宝,赵王恐,不敢不献!
小时候我们看这句话,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还觉得蔺相如很会说话,把秦王给蒙骗住了。
但现在我们来看“赵王恐,不敢不献”这句话,实际上已经将赵国当时的国情给暴露了。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当时赵国对秦国色厉内茬。
秦王当时听到这里,知道外交目的已经达到,赵国对秦国满是恐惧,已经不足为患。
所谓伐交,便是以用军事思维来作为外交,秦国自始至终想的都是如何稳住赵国,让赵国不能干涉其此后的伐楚大业。而蔺相如却死死的盯着赵王的面子和一块石头,两者高下立判。
我们回过头来看,假设这是一场试探,当赵国不敢拒绝秦国用城池换和氏璧,其实已经输了一半。而蔺相如说出那句“赵王恐”,实际上便已经输了全部。
于是在第二年,秦国开始对赵国进行武力敲打。三年时间秦国对赵国进行了三次武力震慑,三战皆为秦国获胜,攻占赵国城池数座,斩杀赵军数万。
通过军事敲打,让赵国更加恐惧忌惮。
在白起攻占了光狼城的第二年,“渑池之会”拉开了序幕,不用说,这场秦赵之会在课本中的主角依旧是蔺相如。
课本上的故事不用说,蔺相如又一次保全了赵王的面子。不得不说,一场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放在故事里完全是为了表现蔺相如多么具有才华,这让人不得不佩服。
赵王的面子重要吗?或许对蔺相如而言非常重要,但对秦国而言却不重要。
秦国只是利用这场渑池之会震慑加安抚赵国,前面三年三战秦国全胜,军事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此时秦国与赵国交好,只是为伐楚做准备。
从后来的事件来看,秦国利用这场外交会议达到了战略目的,在此后的伐楚战役中,赵国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当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城,楚国遭受重创,秦国东南地缘劣势瞬间逆转,为此后重创赵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要懂得自己去看。有时候别人给你讲历史,只会往大的层面去讲,但如果不细窥细节,那么这段历史讲出来是没有灵魂的。
有人问不二看什么历史书比较好,不二一般给他推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不仅仅只是一本历史书,它更是一本权谋之书,读懂了《资治通鉴》,无论是学习、工作,甚至谈恋爱都能够游刃有余。
从宋朝开始,《资治通鉴》便是帝王之书,里面有着帝王的驭人之术。一代明相张居正甚至以该书为蓝本,为万历皇帝编写教科书。
当然,原版的《资治通鉴》是文言文版的,没有很好的文言文基础,阅读起来会非常吃力。从而不二特别为大家带来了这一套《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白话资治通鉴》是由27位台湾大学、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学者合译而成,花了整整三年,逐字逐译,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文的本义。
当然,书好是一方面,价格也非常好。一套十本,原价是498元,现在双十二在头条团购只需要208,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入手一套非常划算。
只要大家能够将这套书读一遍,那相当于经历了1300多年的权谋之旅。读懂古人的权谋,出入社会少走一些坎坷路。
这套书不止成年人能看,初中生高中生也能看,送人也非常好,送人书籍是文化涵养的象征。
亲们可以点下面的横条购买。我们一个礼拜已经卖出了4000多本,现在库存数量已经不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4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