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理财原创作品 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守着“海底银行”却亏损不断,5年净利润亏损金额近20亿元,曾年提供优质虾夷扇贝5万余吨,被世界誉为“海底银行”,如今虾夷扇贝却“说走就走”、“说死就死”……
11月15日,獐子岛(002069)股价报收2.5元,涨幅0.4%。
11月14日,獐子岛公布了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数据显示,本次核销底播虾夷扇贝海域抽测平均亩产分别为2017年0.13公斤/亩、2018年2.37公斤/亩,低于上述测算的亩产水平5.15公斤/亩,因此拟对此部分存货成本进行核销处理。
根据公告,公司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约2.78亿元,约占截至10月末上述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07亿元的90%。
基于抽测现场采捕扇贝情况来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部分海域死亡比例占80%以上。对此,獐子岛表示,海域底播虾夷扇贝非正常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至于原因公司正在加紧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獐子岛集团于1958年创立,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业为海产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
虾夷扇贝一度是公司主要的增殖品种,截至2013年末,播虾夷扇贝占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比重为83.38%以上。其中,生态的海洋牧场曾年提供优质虾夷扇贝5万余吨,被世界誉为“海底银行”。
2010年、2011年是獐子岛的高光时刻,当期实现营收分别为22.6亿元、29.4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到达4.23亿元、4.98亿元。其中,虾夷扇贝是创收主力军,2010年、2011年营收分别为9.05亿元、11.82亿元,占营收比例均超40%。
不过,自2014年开始,獐子岛便陷入了亏损窘境。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巨亏11.89亿元。
2018年1月,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再次出现“事故”。因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受此影响,2017年归属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影响合计6.29亿元,导致2017年净利亏损7.23亿元。尽管在2018年实现扭亏,但自2014年以来,5年时间獐子岛净利润合计亏损高达19.7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5月份其股价曾最高到达22.5元,如今已不足3元,期间累计跌幅已超88%,与此同时,市值仅剩17.8亿元,较峰值160亿元,也已蒸发逾140亿元……
随着虾夷扇贝的“跑路”、“饿死”,虾夷扇贝对公司整体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支撑正在逐渐下降。2015年至2018年,虾夷扇贝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7.76%、24.67%、23.97%、12.89%,到了2019年三季度,占比已降至9.21%。
对此,獐子岛终于决定停止底播虾夷扇贝规模发展。公司表示,自2020年始,底播虾夷扇贝由规模发展阶段向中试探索阶段调整,每年中试虾夷扇贝约10万亩,基本关闭底播虾夷扇贝增养殖风险。
同时,巩固加强海参、海螺、海胆、鲍鱼等土著品种的资源培育,提高可持续盈利能力。
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从“海上大寨”到“海底银行”,獐子岛空守“金山”却无“造血”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4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