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是华侨之乡,尤其是泉州人的出海移民史更是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自小,我们就听了许许多多华侨如何爱国爱乡的故事,今天要分享的却是一位华侨在海外为当地的一片热土奋发图强,热血战斗,最终成为了功勋卓著的将军的故事。
这个人名叫刘亨赙,字图琼,又名侯鲍,所以后来他在海外以“鲍将军”之号闻名,后来在南洋还有个西方名叫扶西。刘亨赙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泉州南安县码头镇刘林乡歧庭村人。虽然自小家境贫寒,可刘亨赙却很聪敏好学。
时逢清末,民不聊生,泉州沿海地区下南洋谋生的人很多。刘亨赙十八岁那年家里为之成婚,婚后不久,就跟随伯父刘元系前往菲律宾,在马尼拉一间铁匠铺当学徒。刘亨赙聪敏好学而又十分勤劳刻苦,几年时间就已经不仅掌握铁匠手艺,还能精制多种火药枪炮,并且在工作之余学习掌握了西班牙语和菲律宾当地语言。
当时的菲律宾由西班牙人长期殖民统治,但西班牙的剥削和压榨已令菲律宾人民无法忍受,一股独立意愿和运动已经在菲律宾蜂拥而起。1896年6月,黎萨率先发起菲律宾独立运动,一个多月即被残酷镇压和杀害。但同年8月,滂尼发秀又在马尼拉附近发起反西独立运动,菲律宾各地各岛纷起响应,遍地开花,相继建立了不少革命政权组织。
而当时的华侨久居菲律宾,和菲律宾人民同样苦于西班牙人的严重剥削和压榨,早已是同气连枝的关系。所以在菲律宾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广大华侨也与菲律宾人民休戚与共,贡献财力、物力和人力,甚至献出生命。而刘亨赙也于此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菲律宾人民的独立运动中。
当时,因西班牙统治下的残酷剥削和愚民政策,当时的起义军经济落后,使用的武器也以刀枪弓箭为主。刘亨赙利用自己擅于制造武器的特长,且能用西班牙语和菲律宾语和当地人交流。一开始,他受命建设兵工厂,帮着起义军制造枪炮弹药,改良起义军的装备。后来,他还亲自训练起义战士的枪炮技术,操练队伍,甚至发动许多华侨青年投身起义军队之中。
随着起义军战斗规模的不断扩大,西班牙统治者的镇压力度也不断加强。后来,刘亨赙便亲自率领起义军投入战斗,冲锋陷阵。他在战斗中常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而且还经常能总结战斗经验,为起义军部署和改进战略战术,屡出奇计,因而常能克敌制胜,起义军的势头也因此节节高涨。
随着战斗的不断胜利,刘亨赙被当时的起义军总司令也是后来的菲律宾共和国第一任总统阿奎那多一路从少校晋升到将军。
1898年6月,他更被委任为南路起义军的总指挥,领导马尼拉以南地区各路起义军的战斗。期间,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华侨募得巨额捐款,悉数交由起义军,解决共和国的经济危机。于是,菲律宾军民对他十分拥戴与崇敬,称他为和“鲍将军”谐音的“百胜将军”,“鲍王”。
在受命南路总指挥后,刘亨赙又继续率军与西班牙军队作战,先后攻取了南部甘麻仁省等广大地区,进而又夺取了黎牙实比、八打雁两处重要海港,基本奠定了南方胜局。于是,起义军总部又任命他为起义军副总司令,准备率军会同攻取首都马尼拉。至此,菲律宾独立战争可以说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然而,美国人为自身利益考虑,以支持菲律宾独立为由,于1898年8月出兵,登陆菲律宾与西班牙军作战,并在此关键时刻乘机攻取了首都马尼拉。菲律宾共和国虽然已宣告成立,而胜利果实其实已经被美国人所窃取。
所以,在阿奎那多成立共和国之际,刘亨赙却提出了辞职告退。但他的功绩不会为人所忘记,菲政府授予他参议院名誉议员兼退休军人会荣誉会长的光荣,而此时刘亨赙年仅26岁。
虽然退职,然而在1899年2月美菲战争爆发之际,刘亨赙依然受命带领军队在多地抗击美军入侵。虽然他多次率军取得胜利,但无奈当时的美菲实力相差悬殊,随着1901年阿奎那多被美军俘虏,美国人已然成为了菲律宾的真正主人。
其后的大部分时间,刘亨赙定居马尼拉,主要与侨胞相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调解矛盾,处理他们与菲律宾政府关系和社会融合等问题。
刘亨赙先生对祖国家乡无限热爱,在南洋的波澜壮阔生涯结束后,他曾返回南安刘林乡,向家乡传达现代的民主自由理念。但当时中国正处清末黑暗时期,清政府对外无能,对内高压,失望之际,刘亨赙遂返回马尼拉长期定居。
而他返乡时曾带回一幅油画肖像和一枚菲律宾政府授予的金质勋章,陈于其故宅厅堂,供乡人参观。可惜后来这枚勋章被其弟因家境困难变卖了,而那幅油画肖像也在抗日战争中被焚毁,殊为可惜!
1927年4月,刘亨赙在菲律宾因病去世,享年55岁。当时菲律宾人民和侨胞无不为其哀悼,菲律宾政府为纪念其功绩,特下令举行国葬,全国休业一日,下半旗致哀,派宪兵护送灵柩,国家军政首长和国会议员均往送殡,可谓极尽哀荣!
直至今日,在菲律宾和闽南地区,人们依然颂扬和纪念着这位传奇华侨将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0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