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曾经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可见,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应该重视的事情。话虽这样说,但是我们的孩子就常常不注重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导致了上次发生的错误这次还犯,就让我们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1)想打孩子却又怕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2)警告孩子,孩子却又很快的将我们告诉他的,抛之于脑后。
当面对孩子犯错误屡教不改,我们家长常常会很无奈。那么,孩子在犯错时,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呢?
为什么孩子犯错会屡教不改?
1. 家长的一再纵容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把一切都奉献给孩子,甚至牺牲掉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家长所奉献给孩子的往往就是对于他们的爱,而这种爱如果过度的话,就会衍化成对于孩子的纵容。
前两天,我就发现小区里的一个8岁的孩子洋洋被自己的爸爸小陈硬拽着往家里的方向走去,看见小陈一脸的愤怒,洋洋脸上的泪痕,我便向小陈询问,到底孩子怎么了?
小陈看到我来了,就将孩子松开,给我讲述了一下洋洋犯事的经历。
洋洋昨天晚上和小伙伴们闲来无聊,看见地上的碎石,就突发奇想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拿起碎石去砸小区住户的玻璃,砸完就离开,谁被房主发现,就算游戏失败。于是,他们便拿起碎石朝着人家玻璃窗的方向砸去。
结果,在投掷碎石的时候,洋洋猛地一掷,却没想到把人家的玻璃窗砸了一个“大窟窿”,慌忙的洋洋及时跑回家,想着应该没有人发现。可没想到,第二天被砸的那户业主便领着物业的人员亲自来敲洋洋的房门。
趁着爸爸同人家道歉的间隔,吓的洋洋赶紧跑了出去,没想到不一会儿爸爸便出去找到了他,把他提溜着往回走。
小陈非常无奈地对我说:“我们夫妻俩都比较疼孩子,洋洋犯错通常都是随便教育几句就过去了,可没想到,他却屡教不改。”
洋洋的这种行为,正是由于小陈夫妻二人过度的纵容所导致的,他们因为疼爱孩子就想着随意的教育孩子两句就能够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是,家长一旦纵容,孩子就会放任,他们会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的严重,事后也有人帮自己处理,孩子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2. 家长持续性的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批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孩子进步,但很多时候,家长没有意识到,在持续的批评下,孩子并没有向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会常常在孩子犯事的时候,对着孩子不停地唠叨和责怪,就会导致孩子的心里慢慢的有接受转化为相应的抵制,家长的教训只是入耳而不入心。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非常无用的。
同事小李的孩子小凡今年9岁,因为小李对家里唯一的独苗看的很重,所以对于小凡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在期末考试上,必须要考进前十才行,小凡常常就是因为考不到前十的缘故而被他责怪。
可每一次的期末考试后的训斥,并没有对小凡的成绩产生什么显著性的帮助,反而让小凡感到非常的郁闷。上次,他就实在忍受不了爸爸的责怪,就跟爸爸顶嘴:“每次都是这样责怪我,烦都烦死了。”
从这也能看出,家长的这种持续性的批评,往往并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让他们继续屡教不改。
“破窗效应”在孩子身上的表现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在《爱弥儿》中说过:“父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会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上述的两个原因中,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屡教不改原因的就是家长的纵容所导致的。正是因为家长的纵容才引发了“破窗效应”的出现。
1. “破窗效应”是什么?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逊与凯琳所提出的,这个效应在提出的时候,拿了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来做了阐释:要是有人砸坏了一个房间窗户上的玻璃,而这扇窗户却不及时维修,就会让产生某些暗示性的纵容来让更多的人去砸烂玻璃。
从这个例子中,也能看到:“破窗效应”指的是在面对所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的情况时,要是不对这种情况加以相应的阻止,就会导致这样的现象滋生产生出更严重的后果。
2. “破窗效应”在孩子身上的影响
这种效应同时也可以用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家长不去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和帮助他去改正。那么,下一次、下下一次孩子就仍然会去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话,对孩子还能有好处?
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孩子砸玻璃这件事情一样,正是因为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依然对孩子进行纵容,所以才会导致孩子做出砸玻璃的这件事情,陷入到“破窗效应”的怪圈当中。
家长该如何谨防“破窗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1. 在对待孩子的爱上,掌握一定的“度”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治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在烹饪上要注意火候,这句话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适度原则”。
同样的,我们在对待孩子的爱上,也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度”,要是过度纵容孩子的话,就会导致孩子继续去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们就需要把控这个度,及时的对孩子出现的行为做出反应。
(1)孩子在做事情上,有不对的地方时,我们要及时性的去为他们指出。
(2)孩子犯错后,要对孩子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我们对孩子的爱失了火候。
2. 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孩子因为年龄较小的缘故,所以通常他们的认知能力都不是非常的强,他们往往会分不清做这件事情的对与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引导孩子其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1)当孩子长时间的沉迷在动画片时,我们就可以叫孩子出去玩耍。
(2)孩子老是惹事的话,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做一些手工性强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改变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的情况。
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只要我们避免掉“破窗效应”的发生,就能够防止孩子形成屡教不改的情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