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一“口”一“乞”为“吃”,其实就是一个人张着口,向天乞食以维持生存繁衍。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吃出来的。
距今五千多年以前,华夏族文明开始发端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因为这里的土质松软,容易开垦,又靠近水源便于灌溉。久而久之,围绕着“吃”这个主题,人们有了农耕、渔猎,进而形成部族,再进一步就产生了联盟、邦国,以及国家间的外交、战争……而在当时的商部族中,我们的历史上出现了一对史诗级的“吃货CP”——商汤和伊尹。
出身寒微的伊尹充分利用了吃货铁则,让自己作为陪嫁奴隶进入到了商汤府上做了一名厨子,再凭借高超的厨艺获得了商汤的接见,一来二去,这二位就从做饭聊到了治国……再然后就有了汤武革命,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
地球另一端的希腊半岛,土质多为“沙壤土”,这种土种不了粮食作物,但是非常适合种葡萄和橄榄。而在希腊半岛的对面,西亚和北非地区恰好有着发达的农业文明,那的人们对葡萄酒、橄榄油有着很大的需要,于是乎,需求-供给链条就建立起来了。
而更妙的是,地中海是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海区,多数时候都风平浪静,又遍布大量的岛屿。这就意味着,即便你的航海技术再菜,甚至方向感不好经常迷航,出事的概率也不会太大,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最终都肯定能碰到陆地。
这么一来,古希腊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拉着葡萄酒和橄榄油出海,然后到对面换回粮食,顺带捎回毛毯、香水、亚麻布,以及半道上抓来或是买来的奴隶。于是,西方的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就产生了。
地处南欧的西班牙,曾经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相互对抗的最前沿。公元15世纪后期,天主教联军结束了北非摩尔人对西班牙700多年的统治。由此开始,吃不吃猪肉,就不再是一个饮食习惯问题,而成了一个政治站队的问题。任何场合的宴会,第一道菜一定是猪肉。再后来,商家、居民索性在自己屋檐下挂一只火腿,慢慢的就有了伊比利亚火腿和塞拉诺火腿。
地处东西方文明碰撞前沿的中东欧和南欧国家,也都存在类似的事情,于是我们今天又有了,德国烤猪肘和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萨拉米香肠……
与此同时,欧洲贵族们迷上了一种来自东方的商品——香料。胡椒、肉蔻、丁香叶、肉桂、生姜……基本就是如今我们拿来炖肉的佐料,但在当时欧洲市场的价格随随便便就可以炒到高过黄金。
那个时候的欧洲贵族,基本都是完全的肉食动物。可他们偏偏没意识到阉割的重要性,导致家畜养殖效果不佳,还有着浓重的腥膻味。而香料恰好可以掩盖这些让人不悦的味道。所以从古罗马时代开始,香料就占着欧洲进口贸易中极大份额。
然而香料贸易通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切断。于是欧洲人决定自己开船去印度进货,大航海时代便开始了。而其中一个叫哥伦布的路盲,稀里糊涂把船第一次开到了现在的美洲大陆……
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带回了土豆。在种植两百年后,一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发现,敢情这个东西是可以吃的?!皮实产量大,里面的淀粉又很容易填饱肚子,困扰欧洲底层数百年的饥饿问题在短时间得到了解决,欧洲人口随之开始迅速增长。
人口的增长一方面给国内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连续发动战争成为了可能。因为战争需要大量人口补充兵员,于是开启了欧洲对世界的大殖民时代。
除了种地、打仗之外,富余出来的人口可以去工厂干活,慢慢地资本主义产生了。由于土豆减产,英国在1640年闹了一场饥荒,于是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了;而随着土豆产量的回升,紧接着工业革命开始了……
再然后,在成堆的土豆之上,整个欧洲的发展进入了癫狂状态,中间有了拿破仑、库图佐夫、一战、二战……某种程度上,这段历史你也可以叫它是一颗土豆引发的血案。
1783年北美十三州脱离英国统治宣告独立,由此正式有了美国。独立之后,为了彻底划清界限,美国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戒茶”运动。
不过这里面的深层原因是,当时产茶的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而产咖啡的南美却在美国家门口,为了避免在贸易问题上进一步被英国人压制,所以美国上层选择了让老百姓改喝咖啡,再然后有了如今到处可见的星巴克。
……
食物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之一,一部世界史,背后若隐若现的便是“吃”的影子。或许每一个“吃货”,都有资格说一句:“是我们,吃出了历史。”
文 | 王伟
制图 |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编辑 | 逸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4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