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不仅深受小孩子欢迎,很多爸爸妈妈对它的评价也非常高。
我自己每次也看得津津有味,欢乐不已。
这部动画片色调柔和饱满,氛围轻松欢快,让人放松。
更重要的是和和美美、温馨快乐的爱意流动,让我们十分向往。
跟着小猪佩奇爸妈学习育儿高招,我感受至深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全身心亲子陪伴
我们是不是下班回到家,一直低着头玩手机。孩子在玩,跟我们说话,我们要么不回应,要么嗯嗯啊啊地敷衍过去?
这不是谁的错,毕竟作为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这种时刻,也算进“亲子陪伴”的时间里,因为这不是“陪伴”!
陪着≠陪伴。
艾瑞网5月份发布的《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亲子陪伴痛点是,父母宣称的“陪伴”只是“陪着”,而没有意识到“陪着≠陪伴”。
由于现阶段,父母对于高质量亲子陪伴的理解程度较低,陪伴方式及陪伴过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中国家庭亲子陪伴过程中,父母存在的问题:
上述5个问题有没有戳中你的痛点?
说真的,对照上述5个问题,要求说高确实是高,说不高确实也是不高。
窍门其实就是“全身心”!在这方面,猪爸爸猪妈妈堪称范本。
在第二季《泡泡》这集里,佩奇和乔治一边喝着橘子汁,一边用吸管吹泡泡,玩的不亦乐乎、
乔治肺活量小吹不出泡泡,很着急,妈妈教它,在空中挥舞,就能吹出好多泡泡,结果不一会就用完了泡泡水。
爸爸想到一个办法,邀请全家人参与DIY,用旧的网球拍和肥皂水,吹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大泡泡。
一家人开心地追逐嬉闹,可是这个时候爸爸摔倒了,一大桶肥皂水洒了,没法吹泡泡了。
佩奇和乔治正为此,垂头丧气,猪妈妈带领着大家跳进泥坑,玩起了跳泥坑泡泡游戏。
在陪伴的过程中,猪爸爸猪妈妈根据孩子的反应和事态的发展,及时回应孩子,采取积极的措施。
始终轻松愉快,在教会孩子一些生活小技巧的同时,也将如何灵活处理,生活中的小变故传授给孩子。
猪爸爸猪妈妈也教会我,让我更加享受亲子陪伴的过程,对宝宝的情绪和问题,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孩子面临的问题,经过合理引导,不仅能够提高生活技能,更能启迪智慧,孩子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同理心
《小猪佩奇》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最好的朋友》这一集里,佩奇和小羊苏茜在房间里玩耍,乔治也很想加入。
可是,佩奇说:“这是女孩子玩的游戏”,没有让乔治加入。
乔治觉得很孤单,也很失落。猪妈妈听到他们的谈话,她招呼乔治帮忙舔巧克力。
就这样乔治的失落,被巧克力的甜蜜取代。
猪妈妈没有说什么,但是通过更巧妙的方式帮助了乔治。
她没有要求佩奇,一定要带上乔治玩,因为她理解佩奇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
就这样,不动声色地照顾到两个孩子的情绪和需要。
如果猪妈妈很生气地跟佩奇说:“佩奇,你是姐姐,你应该好好照顾乔治,和乔治一起玩!”
佩奇正玩在兴头上,听不进去猪妈妈的话。
她会觉得万分委屈:“我只想和我的好朋友玩,我现在就是不想和乔治玩。”
此时,如果猪妈妈继续批评佩奇,可能佩奇会哭闹……大家都不欢而散。
猪妈妈拥有极强的同理心,觉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或引导孩子排解情绪,全程没有指责、没有打骂,让两个孩子都尽兴。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是指理解并接纳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也适用于亲子关系。
父母是否具有同理心,直接影响到小孩的成长。
那么,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具有同理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
一是孩子的情绪性格会更平和,处理情绪的能力会更强;
二是父母更容易赢得子女的信任。
比如说你兴高采烈地在着电视,一边看一边跟伴侣分享剧情。
如果他说“有什么好看的,总是看这些白痴剧!”。
是不是心情立刻蒙上了一层灰?
还会觉得他根本不理解自己,是在嘲笑和看不起!甚至还会大吵一架!
长久以往,有什么事情你也会不再愿意和他分享了,两个人的信任感和亲密感都大打折扣。
如果你的爱人换了一种说法,“听起来很不错,看到你开心我就开心了”等云云。
是不是感受完全不一样?
你得到了伴侣的肯定,会高高兴兴地继续看电视,也许还会腻歪地靠在他的身上,就像靠着一座山一样,踏实安稳。
同样的道理,在孩子眼里,父母也是一座山。
父母对孩子的否定,对孩子来说就像地动山摇。
我们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但是拒绝是要建立在认同孩子感受的基础上。
比如孩子偏要买一个玩具,但是家里类似的玩具实在太多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它看起来的确很好玩。可是,我们家里已经有了一样的啦。”
孩子继续哭闹的话,我们可以抱着她,不断重复:“妈妈知道你喜欢。”
先认同情绪,再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规则。
几次下来,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改变。
确实,在育儿过程中,同理心是我们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父母的同理心将会让孩子耳濡目染。
在尹建莉所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故事:
孩子在玩洋娃娃,其他小朋友也凑过来想玩,孩子间因此发生了小争执。
这时,尹建莉老师给孩子们作了分工,孩子们分别负责给洋娃娃梳头、穿衣等。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跟着效仿起来:
比如女儿在玩玩具,有小朋友过来抢。
我就会拿着玩具说:“你们谁能回答出这个玩具,是什么颜色的呀?”
又或者只对女儿说:“宝宝,你看这个妹妹好小,你问问妹妹,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女儿的注意力,瞬间从有人要抢玩具,转移到另一个游戏中。
这样,玩具不会被抢走,又让两个孩子都能玩到这个玩具,说不定还能建立一段友谊。
那么,在这样的事件中,我们是怎样运用同理心的呢?
首先,孩子的玩具被人抢,孩子肯定会着急、愤怒和伤心。
无论抢玩具的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还是别人家的小孩,这种行为都是不对的,孩子本身没有让玩具的义务。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分析一下抢玩具孩子的行为。
对于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本身还没有建立规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劝孩子把玩具礼让他人。
对年龄段大一点的孩子,抢玩具不能纵容,但是也不用过分紧张和生气。
当孩子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可以采取柔和的方式,润物细无声。
整个过程,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孩子也学会解决纠纷的方法,为她以后的社交生活打下基础。
《小猪佩奇》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家人其乐融融。
没有浮夸的变身,也没有讲大道理,却俘虏了千万个小孩的心。
这其实反映出,小孩子的内心所求,都是安稳轻松的家庭生活。而优质的家庭生活离不开陪伴和理解。
为人父母,本就是一场修行。愿你我都能成为更好的父母,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5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