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心理姐,帮你解开心里的结,做最真实的自己!
你喜欢失败吗?
你可以将失败转变为自己的财富吗?
如果你失败了,你会因失败而气馁还是认为根本没有失败,继续学习和成长?
事实上,人类并不是分为可以应对困难和不能应对困难两类,还有人热爱失败。因为他们知道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和提升。
为什么有人热爱失败而有人对失败趋之若鹜?为什么有人因失败而气馁,有人却认为根本没有失败,有的只是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因为思维模式不同,一个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个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终身成长》这本书给我们揭示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20多年的研究显示,一个人所采取的观点(固定性思维/成长型思维)会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固定型思维模式——无时无刻在评估
我是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现在看上去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是会被接受还是会被拒绝?我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成功者?
成长型思维模式——无时无刻在反思
既然我有时间去提升,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是否优秀?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的不足,反而要想办法去掩饰它?
接下来,我们以“非常糟糕的一天”为例,看看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会如何思考和应对。
你努力了很久的职业考试模拟成绩出来了,只考了57分,离及格还差几分,你很失望,糟糕的是,晚上回家之后发现车上被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泄气极了,想要打电话跟别人倾诉,却怎么也打不通......
如果经历了这样糟糕的一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看看两种思维模式人的感受和做法。
固定型思维的感受(把发生的事当做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标尺):
生活不公平,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太差劲了!我是个没用且愚蠢的失败者!我身上根本没发生过什么好事......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
固定型思维的做法(消极应对、得过且过):
当初我就不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什么都不想做,以后也不想考了;我现在只想睡觉;去喝酒、吃东西,找机会冲别人大吼、打一架、摔东西......
考试只是模拟成绩不是最终成绩;车子只是被贴了罚单不是被偷被毁了;朋友没有接电话并不代表你被拒绝;
你发现了吗?即使只是一个分数、一张罚单、一通不顺畅的电话,但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会把它们看作是灾难性的,进而产生一种彻底的失败/无力感。
成长型思维的感受(不会给自己贴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57分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可以更加努力学习,我依然有时间去提高自己的成绩!下次停车的时候我会更加小心!我的朋友今天可能过得也不开心,也许他在忙呢......
固定型思维的做法(积极应对、直面挑战):
我要总结一下自己这次考试到底犯了哪些错误,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我会缴清罚单,提醒自己下次注意;我可以下次打电话再跟朋友好好聊聊......
所以,你看到了吗?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遇到问题不是直接开始评判来个“锚定效应”,而是先分析问题找解决方法。
前段时间大火的《中国机长》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机长和乘务员的敬业,而电影也是以四川航空公司机长刘传健为原型拍摄。
很显然,刘传健就属于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者,飞机前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失压、副机长上半身外挂机外,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自己驾驶的飞机与总部失去联络......
种种突发状况不断地冲击着他,如果他只是一味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机长,那么很可能会情绪失控导致机毁人亡。
可机长在整个过程中极其淡定,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冷静地控制方向杆,积极和副机长和乘务员配合,最后安全地将载有119名旅客的飞机降落。
你知道吗?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小时候都被看作是很普通的孩子,可是后来的他们,为什么都成为了非常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拥有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个成为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另一个成为了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经典著作。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即使遭遇不顺,也能拥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即使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候,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非凡的头脑》这本书中曾说,杰出的人似乎都有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而这说的似乎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应对失败?
我们都知道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失败,可是当失败带给我们失落感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立马从困顿中走出来。
比如,固定性思维模式者认为努力和风险会暴露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们对努力抱持的消极态度让人瞠目结舌。
当你将一个人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并告诉他个人能力是不会改变的,他会很快对挑战感到恐惧,甚至会不懈努力。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正好相反,他认为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他们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相反,他们认为只要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就能发展自己的才能。
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失败的定义也完全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失败看作财富——一个让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的绝佳机会,他们不会轻易给自己下定义。
那么,面对失败的时候,具体该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化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呢,以我自己的事例为例。
情景:
前段时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谈了两家幼儿园开展公益课,十一之后,和其中的一家幼儿园敲定了开课时间(初定为星期四)。跟园长沟通完之后我就发了预告,学生98人,老师10人,听课人数逾百人。结果,发完了听课预告之后,负责人和有经验的讲师对我上课的人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他们的意见是,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听(公益课主要针对大班以上的孩子),人数太多,要适当控制。
当时各种批评、意见扑面而来,有说我没有明确孩子的听课年龄,也有说之前他们面向小一点的孩子讲过,效果不好,太小的孩子不太能坐得住。
当听到大家反馈的种种声音的时候,我的内心复杂极了,心情由小激动(自己谈幼儿园开课)变为失落、伤心和自我否定(能力胜任不了)......
事实上,当时的我完全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别人对我进行各种评估,气氛非常紧张,甚至自己的自尊都受到威胁。
糟糕透了,好不容易做的努力这下要白费了!这课到底是上还是不上?上吧,似乎根本达不到上面的要求,不上吧,园长通知都已经发了。是不是我真的胜任不了,别的有经验的讲师,人家讲了几十、上百场还都没有挑战过这么高难度的,我是不是有点不自量力?要不,推迟或干脆人数缩减到最低......
事实上,当时我的心情的确跌倒了谷底,因为不仅有经验的老师站出来反对、批评,就连负责人当时也不怎么看好,认为这太不合常规(人数多、混龄,年龄小)。
本来想着挑战100人来场完美公益课的我瞬间泄了气,甚至产生了自我否定、自我批评、内疚、自责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快速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当时整个人的思维和针脚一下乱了,自信满满的我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过了一会,我快速调整自己,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中,我想象自己是一个经验不足的初学者——这也是我在公益讲师群的原因,我在群里的目的就是学习,负责人、各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资源,这么想之后,气愤就不那么紧张了,相反,思维变得活跃了起来。
思维活跃之后,我做了几个动作:
1、TIC-TOC法-反驳让自己失去动力的思维
TIC(任务干扰型认知)
1、这次课可能会被我搞的一塌糊涂,如果讲砸了,我就会成为别人的笑柄,然后所有人都会看我的笑话。
2、100多人,大中小班孩子+老师,别人都没有过成功的经验,我这次也一定完成不了。
3、这么多人不赞同、不认可,说明我的讲课能力别人不认可,所以我是不是应该放弃。
4、别人都说了我有点过于自信,别人做不到,我凭什么能做到?说不定真的会搞砸,要不然,干脆放弃吧......
TOC(任务导向型认识)
1、先知错误。只是可能,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要知道生病前你可是非常有经验的讲师,几百人的场讲过很多,生病后,最多的一次也是140人,效果非常好,怕什么......
2、先知错误。100人,还可以吧,自己讲过几百人的也多得是,稍微努力一下,是可以应对的,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3、先知错误、以偏概全。别人不赞同、不认可,并不一定说明自己讲课能力有问题,这是两个概念,只是他们可能的确比较担心听课效果吧,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
4、否定正面思考、非此即彼。这并不是过于自信,而是对公益课和自己讲课水平的坚定,再说了,课程预告都发了,难不成要打退堂鼓,这显然不是我的风格......
运用TIC-TOC法反驳完让自己失去动力的思维和认知之后,不再一味地自我否定和刻意拖延,而是更积极、客观地来看待整件事。
2、反拖延症表——克服自己的拖延
调整好状态之后,我将面向100多人讲公益课拆分成几个小的步骤,竭尽全力地去准备。
1)搜集意见
我首先搜集了几位老师反馈的可能会出现的讲课效果不好的点并想好具体的应对措施,搜集之后我发现,讲课效果不好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A.太小的孩子坐不住(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几个应对措施:运用贴纸和各种奖励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在场的老师协助我管理纪律。
B.太小的孩子可能会曲解课程内容(次要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我回忆总结了自己之前面向幼儿园讲课成功的经验(孩子没有曲解,相反反馈很不错),明确课程中容易曲解的部分加以强调并借助海报、小结强化知识内容。
搜集完意见,也想好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之后,我将自己的想法向负责人传达,并表明自己是有备而来的, 会讲好这堂课,最后负责人破例同意让我来试试看。
2)熟悉课件
为了熟悉课件,我取消了当晚的其他计划,3-4个小时全部用来熟悉课件,这么做,只为了反复熟悉课件,力求每一句话、每个字都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3)准备道具
知道了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以及完全熟悉课件,然后我又把第二天讲课需要用到的U盘、幻灯笔、课件、海报、手册等盘查了一遍,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3、调整心态、不断总结和反馈
做完万全的准备之后,第二天我提前半个小时到那个幼儿园,和园长对接上课的一些事宜,对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然后,课程开始后,虽然也曾出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点坐不住的情况,但我及时用贴纸等奖励表现积极的孩子,然后通过游戏、互动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整堂课效果还不错。
就这样,我运用思维的转化,将一场本来不被看好的课程变为一场让大家认可、赞同并顺利进行的课程。
其实,你可以把思维模式理解为一种信念,它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意志是可以改变的,同样的,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郭家心理姐一个零药物对抗躁郁症,靠心理学自救实现人生逆袭的心理咨询师,要不要关注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5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