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背后的道理耐人寻味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背后的道理耐人寻味

世界上有一条很长很美的路,

叫做梦想。

还有一堵很高很硬的墙,

叫做现实。

翻越那堵墙,叫做坚持。

推到那堵墙,叫做突破。

坚定不移的过程,叫做定力。

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

----自悟

叽叽喳喳有时是聒器,"蚂蚁搬家"永远是王道。有句俗语说得好: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也如常言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意思是干活的时候只知道说空话,自己有多么多么厉害,却不动手亲自去干,一看就是假的。

愚公如果只说"我要移山,我要移山",恐怕那座山到现在还堆着。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说和做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说比做容易,这就相当于吃一顿饭比做一顿饭容易,看一篇文章比写一篇文章容易;说,只会产生些"理论性"的力量,做,才会产生实际效益。

一切事情不落实到行动上,那事情永远解决不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时刻记住这句话:宁做妈蚁腿,不学麻雀嘴。

01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说起来头头是道,灿烂无比,但做起来一塌糊涂,毫无绩效。

麻雀整天叽叽喳喳,但它只能从一个树枝上飞到另一个树枝上,吃饱了没事干叫唤。蚂蚁默默无闻,却永远在往洞里搬东西——据说蚂蚁是能够以自身体重搬起最大重量的动物。

我们要向蚂蚁学习,而不能学麻雀。生活中很多人不乏梦想,有一个精巧的构思,有一个美好的规划,但我们不能只在那儿说梦想,需要迈开行动的步伐。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但需要迈开行动的步伐才有意义,我们从来没见过一个只说梦想而变得伟大的人物。梦想不付诸实践,只是梦,实质上和一无所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这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据查,"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是列宁说的。英文翻译是Don't be a giant of language, a dwarf of action.跟这句话相类似的,列宁还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觉得,后来这一句,更有列宁味,更符合列宁主义。

有一种积极叫"口头积极"。据2019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3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1%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是"口头积极者"。78.1%的受访青年表示周围"口头积极者"多,其中21.7%直言非常多。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受访青年中的"口头积极者"(68.1%)比女性(63.2%)更多。

其实,相关的调查,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就做过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追踪调查了3000名志愿者2007年将"新年决心"付诸实践的具体情况。

在去年年初,这些志愿者当中,有52%的人对自己的决心表现得非常坚定,认为自己一定会实现;但到了年底"总结陈词"的时候,实际上只有12%的人说到做到,另外绝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放弃"表示无可奈何。

用网络上流行的"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来形容也最合适不过。有些人,立目标的时候、讲大话的时候,慷慨激昂、斗志昂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成天夸夸其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但是真正到落实的时候,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甚至是虎头无尾。

目标再伟大,计划再周全,落实不到位都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是现实太骨感,是你根本就没全力以赴过!

在一个老鼠洞里,一个老鼠家族正在召开会议,讨论该如何提前发现爱搞偷袭的猫。

不一会儿,一只小老鼠想出一个好办法——在黑猫的脖子上挂一只铃铛。

话一说完,大家齐声说好,但接下来却都沉默了。

因为没有一只老鼠敢去挂上这个铃铛。

有时候瞎说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情了——他没有风险,不需要胆量,不受约束。

无论想要什么样子的结果,都可以通过语言说出来,但是真正能做的却寥寥无几。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计划是行动的前提,执行才是行动的真谛。

任何一项周密的计划,如果没有了执行力,就只能是水中月、雾中花,看起来很美,实则不堪一击。

罗杰·冯·欧克也曾说: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与经济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相似的还有"热情递减法则"。当一个行为成为一个习惯时,你会变得没有刚开始那么情绪高涨,甚至开始感觉乏味无趣,最终完全丧失动力。

02

张良,一个传奇的名字,在几千年来的中华大地上,他是智慧的象征。后世那些有志于成为帝王师的人物,内心深处,无一不以张良自诩。有人说,张良就是只靠嘴皮子功夫而名垂千古的。但我们要知道,"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实践,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说话本身也是一种活动,关键是你说的话要有价值。"理论"本身也是威力无穷的,提出理论的过程就是一种实践。

张良从来没有说"我要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

张良像是一本书,每一次读他的传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他名扬千古的,是他的过人谋略。让他万世仰慕的,是他的处世智慧。而我从中读到的,却是一个热血青年的成长,家国情怀的深华。

牛顿也没有说我要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成为大科学家,而是他在提出了这些伟大理论之后成为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一样,通过长期的思索,淌过漫漫的思维海洋,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凝聚着人们最美好的经历和心愿。

 孙康匡衡借光苦读,苏秦孙敬悬梁刺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众多的仁人志士穿越岁月的隧道,在黑暗中微笑前行,为了梦想不知疲倦地被奔跑。

那些比你走得远的人,并不是聪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点,已经经过了实践,早已像蚂蚁一样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学习实践。我们要像蚂蚁一样去实实在在做些事情,世间任何事情,不落实到实质处,都不会产生结果,脚踏实地才最有力量。

03

爱默生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你需要的不仅是一双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做一百个决定不如一个行动;不要只想着采取行动,而是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行动大于知识。"

《老子》第六十四章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筐泥土砌成的,千里的行程不管多难,多崎岖都是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作家冰心说: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想什么就去做,做了,无论结果好与坏,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努力了,实践了,争取了,历练了。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空谈。

可以说"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大程度上是执行力,自控力不足的反应。习惯养成、淬炼意志力,从坚持微习惯开始。微习惯越小,抵触情绪就越弱,执行的阻力就越小,行动的成本就越低。

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叫"高僧",一个叫"低僧",他们都要说去云游。低僧说走就走,他拿上碗,拄个杖子,上路了。高僧说要去云游,得准备准备,他害怕盘缠不够,想多准备点钱;害怕得病,得准备齐全药;害怕路途遥远,还想准备一匹马,至少是几双好鞋;又害怕自己身体不够好,每天坐在寺院前的台子上说要锻炼锻炼。

十年过去了,低僧云游回来了,他已经看过了很多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僧侣经卷。高僧每天都说自己要去云游,但一直还没准备好。宁做妈蚁腿,不学麻雀嘴。不怕慢,就怕不干。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人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时时闯入你我的生活。

扪心自问,我们哪一个人对理想不曾有过勾画,而现实的生活总不能让人满足,风景总在别处。使得大部分人都无形中作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生活的悲情幽默。

人生永远不会嫌弃你有太晚的开始,它只怨你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哪怕觉得开始很难,也要选择行动,做起来,才是人生开启新篇章的第一步!

张钧甯在一次采访中说:"在你犹豫要不要去运动的时候,你先穿上鞋跑下楼,这样当你还没做好决定的时候,可能已经跑完回来了"。

所以,当你用行动跨出一小步之后,你会发现,"去做"并没有那么难,慢慢地,你就是行动上的巨人了。

三毛曾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现实中,聪明人的主意从来不缺,缺的就是执行力。

真正优秀的人未必有高于强人的天赋,但他一定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王健林说:执行力的重要性就如《汉书·贾谊传》中说的一样,要做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一样。

执行力,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行动,就是最好的消化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行胜于言","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行动起来吧,未来才会更美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4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