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瑶
我们在为孩子做事前,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从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我该怎么爱孩子?
在治愈剧《极限17 滑魂》中,平日里乖巧的阿布居然学会了撒谎、逃学、瞒着爸爸去玩滑板,还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急得爸爸都上派出所求救了。
然而,即便阿布干了这么多“叛逆”的事情,却让人心疼。因为他的“叛逆”,其实是为了逃避爸爸窒息的爱。
剧中,阿布的爸爸是位企业高管,平时对儿子严加管教。
哪怕阿布英语成绩已经考了145分,但爸爸还是不满意,觉得阿布应该细心点,达到满分才行。
阿布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爸爸罚他把整本书的正确答案填满为止。
爸爸为阿布挑选了有益健康的篮球,却排斥他一直喜欢的滑板,认为滑板是坏孩子才会玩的。
不善言表的爸爸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跟阿布相处,却根本没给阿布表达的机会。
导致阿布产生挫败感,用“叛逆”来伪装自己。
其实,爸爸是非常爱阿布的,随身携带着阿布的照片,每天精心为阿布准备饭菜,接送阿布上下学,他对阿布的爱随处可见。
可惜的是,用错了方法。
爱并不是遥控,而是鼓励和支持。
“父母对孩子来说,最珍贵的就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要他变成的人。”——蔡康永
2、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美国教育家 塞勒•赛维若
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我们会郁闷,为何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何孩子却越来越叛逆。
其实,这并不能怪孩子,只因作为家长的我们表达方式错了。
与其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遥控孩子,从而事倍功半,倒不如试试这四个办法:
1、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一书中曾提到这样的故事,
一家人出国旅行,而国外的氛围很是安静,因此两个孩子打闹的声音总是显得格外的大声。
每逢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忍不住提醒孩子小声点,不要跑、不要爬、不要叫、不要大声说话……
但是,一点用都没有。
孩子安静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
直到又一次,孩子反驳了妈妈的话,说他们根本不喜欢逛街,觉得很无聊。
这时候,妈妈才恍然大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下车之后跑跑跳跳释放天性,这样很正常。
而在国内,大家都是高几个分贝说话,只不过在国外标准变了。
明白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背后,是孩子不会恰到好处地控制自己,而非是故意捣蛋。
妈妈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大声喊他们是因为担心照看不好他们。
妈妈跟孩子制定了一些约定,通过手势来跟孩子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 德华•桑代克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当妈妈用手势代替命令和唠叨的时候,情绪是稳定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这样他们更愿意去遵守跟妈妈之间的约定。
由此可见,我们在面对孩子之前,应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2、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交流
在《家有儿女》中,有一回刘星写作文得奖,于是妈妈刘梅准备奖励他一台mp3。
小雪发现刘星作弊之后,生气地拉着他到爸爸夏东海面前,想要让爸爸教训他。
有趣的是,得知刘星作弊的夏东海并没有拿出家长的威严,反而是以兄弟的形式跟刘星谈心。
先是用采访的方式,询问刘星抄作文的目的。
得知刘星觉得同学获奖的感觉很酷,自己也想要体验一下。
于是夏东海反问别人获奖的作业也是抄的?
虽说并没有直接点出抄作业是不好的行为,但是经过反问的形式,让刘星通过反省来总结出抄作业是不好的行为。
不仅如此,夏东海还跟刘星商量如何处理奖状的问题,引导刘星主动承认错误,纠正不良行为。
出乎意料的是,当刘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主动归还奖状,垂头丧气的时候,夏东海夫妻将原先承诺的mp3当作是刘星勇于承担错误的奖励。
虽说mp3最终还是给了刘星,但是在他心中的意义却截然不同了。
这是他知错就改的奖励,也是时刻提醒他诚实的象征,可以激励他越来越好。
如果一开始,夏东海就严厉地要求刘星道歉,并要求归还奖状,那么也许刘星也会照做。
但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兴许下次还会犯。
而夏东海通过引导来让刘星知道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更让孩子从心里认同。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非是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的表达方式错了,从而激起了孩子心目中的逆反心理。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我们在为孩子做事前,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跟他交流,从而对症下药,这才能事半功倍。
3、不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孩子
《奇葩说》里有一个辩题: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是不是扯?
阮经天的一番论点让我印象深刻
“‘我都是为你好’他能讲,他也必须讲,而我也必须照着自己的话去做一次。
做一次完了以后,也许在我受伤,也许在我冷,也许在我受委屈的时候,在家里我会想想你跟我说的。
我是为你好啊,也许在那个时候我会有领悟,可是在那之前,我得自己试一试。”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拥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也会出现跟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
与其按着孩子的脑袋,让他百分百执行你的命令,倒不如学着放手,让他在可允许的范围自己摸索,从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在《极限17 滑魂》中, Abby的父母则跟阿布爸爸的教育理念相反,他们愿意听从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追求自己喜爱的,并尽情地夸奖他们的闪亮之处,让Abby他们兄妹可以活出自我。
Abby也在一番摸索中,确定了目标,为自己建筑师梦而努力。
Abby的父母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但是他们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使得孩子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4、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闺蜜在女儿妞妞吃零食的方面非常不讲究。
在别人一再劝说孩子不要吃糖果,不要喝奶茶之类乱七八糟食物的时候,妞妞妈却时不时带着妞妞去尝鲜。
按理说,有这样没有原则的妈妈,妞妞应该吃成了小胖子才对。
然而,妞妞在吃的方面却相对自律,面对奶茶之类的都是点到为止,从未因为吃的方面跟妞妞妈哭闹。
其实,家长们禁止小孩子吃糖果、奶茶之类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越是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想要尝试,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既然如此,那么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地让孩子品尝一番。
只有尝过了,对比过了,才会让孩子在心目中有标准,从而明白什么才是好的。
三、真正意义上的为孩子好
很多时候我们付出许多,却得不到满意的回馈,是因为一个强者形象在那摆着,但如果降低姿态,会让孩子认可自身的价值,从而与你亲近。
——《示弱的力量》
比起完美的结果,我们更需要让孩子享受愉快的过程。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交流,不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孩子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2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