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40年绝地重生
龙琳
扬子鳄虽丑,但很珍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24种鳄类中中国独有的物种。
蜻蜒“爱上”扬子鳄 孙永新摄
扬子鳄的祖先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之一,出现于两亿年前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等鳄类却因为特有的生活习性以及为适应环境变化学会了在水中生活,而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大快朵颐 洪小卫摄
悄悄话 孙永新摄
我国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对扬子鳄的记述,当时人们称其为鼍。春秋时代《诗经》的《大雅·灵台》中,就有“鼍鼓蓬蓬”的诗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西晋张华的《博物志》等典籍里,都记载了有关扬子鳄的信息。
晒晒太阳好惬意 洪小卫摄
扬子鳄是鳄类家族中体型很小、行动迟钝、性情温顺的一种,有冬眠习性,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处于冬眠状态。它体长1.5-2米,皮肤土褐色、角质化,似盔甲,颈部具有许多锥状、颗粒状和块状鳞片;通常昼伏夜出,但白天有时也会趴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晒太阳,一动不动或缓慢爬行,给人一种迟钝的假象,一旦遇到险情或发现猎物,便会立即甩动粗大的尾巴,迅速沉入水底避险或追逐猎物。扬子鳄吃荤不吃素,主要以鱼、虾、田螺、河蚌、蛙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
水中猎手扬子鳄 孙永新摄
一大群扬子鳄虎视眈眈 孙永新摄
扬子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擅长佯装、游泳、打洞等,其打洞技巧比“狡兔”还高,洞穴内通道纵横交错,像一个地下迷宫,用以度过严冬和躲避敌害。
扬子鳄打的洞 汪仁平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徽南部还广泛分布着扬子鳄。但随着经济发展,扬子鳄的栖息地日益萎缩,其野生数量越来越少。1999年,野生扬子鳄已不足150条,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扬子鳄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1979年,林业部在安徽宣城建立了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安徽扬子鳄繁育中心),开始人工繁育扬子鳄,目前已人工繁育扬子鳄1.7万条,加上浙江长兴基地的数量,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数量已超过2万条。扬子鳄基本摆脱了灭绝危险,但野外种群的濒危状态并未有效改变。
一池春水暗藏鳄影 汪仁平摄
鸟鳄和谐相处 洪小卫摄
破壳而出 汪仁平摄
我们两岁了 洪小卫摄
小鳄鱼活泼好动 孙永新摄
鳄群集体照 孙永新摄
人工养殖扬子鳄“鳄丁兴旺” 孙永新摄
200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高井庙林区实施“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到2019年,保护区已连续15次实施扬子鳄放归活动,共计放归扬子鳄228条。野放扬子鳄已恢复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开始繁育后代。截至2018年,累计发现放归鳄卵14窝、共计224枚,自然孵出幼鳄112条,扬子鳄放归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野外放养 蔡畅摄
林草中国,有最养眼的绿色画卷,有最神奇的自然万物,有最动人的生态故事。中国绿色时报社在“林草辉煌70年”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中推出视觉版美丽中国相册,旨在用影像记录生态文明进程,讲述中国林草故事,展示绿水青山画卷,发现人与自然之美。
美丽中国相册围绕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主题,采取“1+N”模式,即1幅突出主题的高清大图,N幅从不同视角解构主题的精美小图,加上一篇诠释主题的千字文章,以赏心悦目的视觉影像效果,提升传播价值和影响力,让生态保护与林草建设成果看得见。
美丽中国相册,也是美丽中国史册。欢迎聚焦林草中国,捕捉精彩瞬间,把最经典的绿色画卷、最动人的奋斗故事和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林草建设与生态保护成果载入美丽中国史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美丽中国相册联系电话
010-84238571 84238470
邮箱:zglssbsj@126.com
↓点击标题 别有洞天↓
(1)中华秋沙鸭相约林都
(2)神奇居民的灯光派对
(3)森林:自然美的重要元素
(4)苍鹭的爱情与亲情
(5)遇见青川 自然绽放
(6)若尔盖,中国最美高寒湿地
(7)塞罕坝,奋斗者的杰作
(8)森呼吸,森林是氧吧
(9)库布其,全球增绿贡献1‰
(10)孙建博:挺立潮头的林业英雄
(11)马永顺:时代造就的林业英雄
(12)树皮之美 艳若云裳
(13)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传奇
(14)心中有希望 前行有力量
(15)鹛类:中国森林好声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