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普遍担心证券行业6月份乃至上半年业绩的。这种担忧不是没有来由的额,我们来看最简单的参考指标:成交量;随着成交量的持续萎缩,6月份两市成交额迅速降低到了8.72万亿,仅有2019年3月份18.6的一个零头,差了整整10万亿。看起来,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担忧,但7月8日开始的券商6月份业绩却异常靓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靓丽的业绩为什么今天并没有迎来像样的上涨呢?未来还有投资价值吗?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圈子是我倡导并践行宽基指数基金投资的私密圈子,不着急一夜暴富的朋友可以参与进来。
一、6月份预料之外的靓丽业绩。
先看下业绩,截止7月8日,31家上市券商披露了6月月报。在营收方面,27家环比全部上涨,仅有4家券商环比下降;在净利润方面, 24家券商环比利润上升,国泰君安6月实现净利润7.64亿元,中信证券净利润6.82亿元;更有中信建投、兴业证券、财通证券6月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1000%,广发证券、华安证券等7家公司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100%。从公开数据看,整个上半年有同比数据的27家上市券商合计营收1008.36亿元,同比增长39.8%;合计净利润413.69亿元,同比增47.56%。这样的业绩大概率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那么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7.56%的主要增长点在哪里呢?
二、股基经纪业务贡献了大部分业绩。
基本可以确信,6月份乃至上半年,券商们的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股基经纪业务,也就是现在的财富管理部门带来的增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作为券商目前营收的三驾马车其他两块业务并没有太多的额外增长。第一个,投行业务,不算科创板,6月份两市ipo家数10家,上半年总共66家,整个上半年的ipo规模是546.91亿;增发家数6月份16家,上半年总共119家,整个上半年增发融资规模3202.45亿。可以说,融资不断、规模不小,但并没有比2018年同期有多少增长。第二,自营业务,整个6月份上证勉强收涨2.77%,在新城控股之类的暴雷声中,券商们总不能都持有了五粮液和中国平安吧?所以,三驾马车里,最后还是财富管理这块贡献了大头;也就是说,在两市成交额跟2018年6月份持平的情况下,增加的47.56%大部分来自于股民和基民的交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交易佣金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散户的交易频次因为行情的回暖大幅增加,我拍脑袋推测至少比去年同期翻倍,可以预期,即便未来牛市起步,最赚钱的不是散户,还是券商。
三、为什么没有上涨?
业绩公布,最兴奋的就是普通投资者。但很可惜,整个板块并没有出现放量上涨的,开盘走高最多0.75%,市场指望券商单骑救主的想法落空,最终整个板块收涨0.55%,整个盘面,没有一点激情和澎湃。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一方面,证券行业的业绩都在主力的预期之中,长期跟踪板块,不难推算出业绩的大致范围;另一方面,目前整个行业的pe达到了32倍,pb1.67倍,这样的市净率和市盈率,都不能算作低估,处在合理区间,这样的业绩增长,实在不足以催生一轮像样的行情。
优质个股基本面研究专栏,都是我潜心研究的优质个股,欢迎订阅。
四、未来的投资价值如何把握?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相关文章可以见我历史文章比如《抓住牛市的龙眼,券商券商还是券商》。从长远来说,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进展的很快,力度很大,可以看得出来,监管层重塑资本市场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资本市场的最大参与者不是银行也不是保险,他们可以提供基金和资金,但是他们不能撮合交易、不能做市、也没有投顾能力,券商必然会在规范的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任何一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也需要形成几家巨头共治的局面的,可以参考银行和保险体系;而目前131家券商里,包括中信证券在内,都不足以称为巨头,所以,他们自身的成长空间也非常大,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迎来政策支撑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助力,所以,头部券商才是要投资的重点。至于时间上,现在这个介入也不能说错,毕竟中长期的逻辑是顺的,什么时候有额外加持,往往就会引来一波快速上涨,比如6月底的债券市场的事情;不过,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其实年中报披露以后,包括科创板的利润情况,所有一切都更加明朗的时候,把握度会更大一些,时间上也更充分一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