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很多企业都表示自己不挣钱而且是在亏损状态,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还能够运行?或者说宁可亏损也要继续运行?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常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企业要想盈利的前提是维持运营,短期的亏损不代表什么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哪怕是街边小店)想要短时间获得盈利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个生意到底能不能做下去?那就需要时间来检验,其实最主要的就现金流情况,一个企业哪怕是持续亏损状态,只要现金流不出现问题那么维持运营就不是难事。
过去几年汽车行业也出现过亏损
第一、现金流是一个企业能够维持运营的关键,现金流情况代表一个企业是否健康。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以我们身边一个普通的便利店为例,按照如今二线城市的房租水平(月租金150-200元/平米)60平米的房租基本在1万元左右,加上前期门店的投入折旧、进货和员工、水电等成本来计算,一个月的纯支出基本在2万元,也就是说这个便利店一个月要想盈利必须纯利在2万元以上,按照消费品行业纯利10%来计算,也就是说一个月的营业额必须在20万以上才能获利,也就是说一天的营业额要达到6667元以上才行。但是实际生活中基本很少有小区便利店达到这样的一个营业额,所以从单独的成本计算来看便利店基本就是亏损运营的。但是为什么便利店还能维持运营?其实就是不断的现金流。
稳定的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第二、企业要维持正常运营,现金流满足日常的运营即可,这样对于营业额的要求就降低了。还是以上面的便利店为例,如果仅仅从企业正常运营来看,只需要一个月达到2万的营业额就可以维持,算上其他可以说4-5万的营业额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转。这样的话便利店的日营业额就只需要降低到1667元,这也是一般便利店正常的一个日销量。当然这里的营业额也仅仅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距离真正的盈利还是有差距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的并不是贷款利率
企业从刚开始到真正盈利需要一个过程,维持正常运转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企业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一个工厂连续亏损为何还要亏损运营,为何不宣布破产或者停工?答案很简单,就是亏损运营还有可能扭亏为盈,如果直接宣布破产或者停工那么就一点翻本的机会就没有了。就以停产为例,哪怕你是工厂停产了但是设备折旧、员工基本工资、厂房租金等固定成本还是要支付的,但是运营就不同了,起码可以有销售进来,甚至运气好了还能获得银行和政府贷款支持。这就是行内人经常说的:越停越赔。
现金流
第一、任何企业亏损运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就以互联网企业京东和拼多多为例,这两家互联网电商企业可以说是烧钱大户,京东连续烧钱10几年去年才实现盈利,拼多多至今仍是亏损运营状态。包括投资者和股东在内之所以能够忍受他们不断烧钱,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现金流在不断增加,从过去的一天几亿到如今的几百亿,虽然说盈利不多,但是这些现金流资金维持不断增加,就是企业好转的明证,要知道2018年京东总交易额接近1.7万亿。
第二、如果说企业亏损且现金流出现问题了,那么这样的企业距离破产就不远了。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只有支出没有进账,而且长期进账远远低于支出的话,那么破产也就是必然。就拿我们身边很多服装店或者小餐饮经常倒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简单理解就是:生意不好。其实质就是现金流水不够。
综上,对于企业运营来说除去关注日常的盈利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现金流情况。包括我们今天去银行贷款也是需要提供收入证明和6个月的银行流水的,这也是银行判断我们是否具备长期还款能力的依据。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头条号:勇谈房产经济壹贰叁,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5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