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A股市场结构分化日益加深

A股市场结构分化日益加深

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蔚

近段时间,A股上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是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减持兑现投资收益,而另一边是产业资本回购或增持自家股份。一纸清仓减持计划,使得中信建投证券A股股价两日跌幅超过15%,市值蒸发逾2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却连续在股价历史新高位置回购股票。作为当前股东减持和股份回购的代表公司,此次中信建投和中国平安的“背道而驰”,是否预示了A股市场两极分化格局的形成?

533家公司高管减持股份

减持行为在A股市场上并不是新鲜事。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533家公司的高管减持自家股份,57家公司的高管增持自家股份。

从减持金额看,开年以来获减持金额最多的是东山精密,累计减持4010万股,减持金额合计5.2亿元;其次是南极电商,减持量为4348万股,减持金额4.55亿元;高新兴累计获高管减持4.54亿元,减持金额位居第三。

减持次数方面,合纵科技减持最为频繁,共有52条减持记录,傲农生物、昆仑万维等紧随其后,分别有45条、44条减持记录,中威电子、盛路通信等8股期间也有30条及以上的减持记录。

以减持的高管人数统计,傲农生物、凯龙股份两家公司减持高管人数最多,均有12名高管减持;其次是恒瑞医药,有11名高管减持;光迅科技、盘龙药业等48股也都有5名及以上高管同时减持。高管减持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31%。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来看,股东减持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2019年以来市场走出了难得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很多股票价格再次出现高溢价情况,估值透支未来业绩严重;另一方面,担心市场回调致使大量减持出现,并将随之带来场内失血、多空博弈等减持“后遗症”。

行业龙头公司主动增持

减持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增持的消息也在逐渐增多。WIND统计数据显示,A股今年来回购金额已经达到了909.30亿元,已经累计有72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

其中,中国平安股份回购无疑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4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当日耗资5.5亿元回购612.3万股A股。公开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18日以来,中国平安已经连续进行了8次回购,累计耗资规模达到了44.9亿元。而根据中国平安此前规划,这一轮回购计划跨度是一年,拟回购约50亿元至100亿元,本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本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一边是回购潮,一边是减持潮,而回购潮往往是市场底部的信号,减持潮则往往对应的是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不看好,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回购和减持都是市场性的行为,只要是遵守法治的,无可厚非。大股东一般都是选择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减持,而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的时候,回购对公司最有利,同时是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投资者回报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回购金额居前的个股来看,均属优质白马股。今年来招商蛇口回购金额接近40亿元,回购金额排在首位。美的集团、伊利股份、山西煤业、中联重科等回购金额也相对较多。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已经生根发芽,代表价值投资的行业龙头股地位可谓是非常牢固,其他的竞争者很难和行业龙头竞争,行业龙头的股权价值也逐步得到了资金的认可。未来,坚定地长期拥有代表价值投资的“白龙马”股、市场的“核心资产”,分享它的成长才是最好的策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00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