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君不见,奇谋跌出,良策纷纭,一将成名万骨枯。闹哄哄,你方唱罢,他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三国纷争,为一统,管他姓刘还是张,大江歌罢掉头东,只留桃园有余香。
孙刘联盟火烧赤壁,使得曹孟德统一天下的宏愿化为泡影,为刘备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刘备全盛时,曾率70万大军与曹操会猎汉中,杀的曹操丢盔弃甲差点儿成了第二个袁绍,这一战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可见,刘皇叔是不惧曹孟德滴!但何以后来败于实力不如自己的东吴孙权呢?
桃园三结义 兄弟誓杀敌
刘备是个织席贩履之徒,张飞是个卖肉的屠夫,关羽是个杀人在逃的罪犯,三人都在是市井做点小生意谋生。一次偶然的打架斗殴的机会,使得一个有皇室背景、一个有点钱粮、一个武艺高强的三人走到了一起,他们义结金兰,立下“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生逢乱世,他们东拼西借,招募兵勇,树起了“中兴汉室”的大旗。兄弟三人一路坎坎坷坷,先期只要谁讨逆,就跟着谁干,但是终究一事无成。但是刘备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认祖归宗,皇帝尊称他为刘皇叔,有了正统之名;二是在徐庶被曹操胁迫走后,他与诸葛亮完成了隆中对,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
刘关张从无立锥之地,到借得“荆州”,然后一步步在蜀中扩大地盘,可以说是兄弟誓死拼杀打下来的天下。虽然在刘备称王后,张飞、关羽这两位五虎上将一个在阆中带兵,一个在荆州留守,但是从每次刘备对关张二人的封赏可以看出桃园结义的兄弟情从未改变。
小结:可以说,是刘备把关张二人带上了正途,而关张二人同样成就了刘备的宏图大业。兄弟之情,比海深,比天高,再次证明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民谚。但是,可以共患难,能够同生死吗?刘备告诉你,能!可是,这个“能”也断送了刘备中兴汉室的梦想。
关羽败走麦城 张飞丧命阆中
关羽和张飞无疑是成名悍将,但二人都有致命的性格缺陷。一个骄傲自负,一个嗜酒残暴,正是性格的缺陷导致二人命丧黄泉。
关羽夜读春秋的佳话,千古流芳。但羽毕竟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不具备通观全局的眼光,即使是有,也因为不在其位,往往有所差池。所以,得知刘备在汉中击溃曹操后,便按捺不住建功立业的心情,认为这是夹击曹操的良机,而把诸葛亮让他坚守荆州的任务抛到了九霄云外,主动出击攻打曹操的军队。
当是时,孙曹已经结盟,在得知关羽的行动后,吕蒙主动出击偷袭荆州成功。不能说关羽不精明,但他在识人用人方面确实发生了错误,两名留守的将军投降孙权,使他无有退路。关羽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
再说说张飞,张飞得知关羽的死讯后,日思夜想要为哥哥报仇,整日酗酒,殴打官兵,以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终于,在睡梦中,张飞被部下刺死,头颅献于孙权。
小结:为将者,爱护官兵是首要的,服从命令是必须的。但是,关羽在没有请示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况下,主动出兵,岂不是己之过乎!张飞要比关羽服从命令些,但在家仇国恨面前,把私仇摆在了第一位,以至于忘记了国恨,岂不是因小失大吗?张飞是个性情中人,关羽是个自负的人,二人胆敢不把军法放在眼中,岂不是桃园结义之故吗?
成也桃园 败也桃园
刘备能对关张的死讯置若罔闻吗?显然不能!
但此时,刘备已经是蜀汉的皇帝了,在文臣之首诸葛亮和武将之首赵云的劝谏下暂缓发兵讨伐孙权。但最终刘备还是发兵了,而且是倾全国之兵要消灭东吴。刘备的理由是,纵然没有关张二兄弟死于东吴之手,东吴迟早还是要消灭的,而曹魏政权要强于东吴,为什么不避强就弱呢?但刘备忘了一点,也许时机不对。三足鼎立,往往是两弱对一强,既然曹魏最强,为何不延续孙刘联盟呢?还是私仇在作祟。
反观孙权,一个比刘备小三十岁的晚辈反而要比刘备冷静一些。先是求小妹与刘备破镜重圆,后又解释吕蒙杀死关羽的原因,意在说明并不是自己的意思。同时,面北对曹丕称臣,卸掉两线作战的困扰,还重新起用了大都督陆逊。
相反,刘备在作战时反而不带军事诸葛亮了,要靠一己之力战胜东吴。事实证明,夷陵之战,刘备正是败在不察天时上,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落了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如果刘备能带上能借来东风,善于用火的诸葛亮,想一想,定不会有此一败!
小结:刘备称帝,加大了他一意孤行的筹码。正如刘备所说,纵使不为关张报仇雪恨,也是一定要讨伐东吴的,但是为什么不缓缓图之,而要毕其功于一役呢!刘备是想借为关张报仇的由头,一鼓作气灭掉东吴。这未尝不可,但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徐徐而进呢?没有秦皇汉武的武功韬略,却偏要逞强而为之,岂不为天下之大忌乎?
刘备常被对手骂为假仁假义之人,大耳贼!他没有对不起关张兄弟,可谓仁至义尽,反倒是关张二人的死拖累了刘备。兄弟的事业,只剩孤一人,刘备英雄迟暮。于是,刘备犯了急躁冒进的毛病,称帝后,加速了作战的步伐,欲速则不达。试想,刘备死后,在诸葛亮的主政下,三足鼎立不是继续延续吗?如果刘备不死,缓缓图之,试想曹丕和孙权怎么会是他的对手呢?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老司马,他是最会隐忍以待时变之人,熬死了曹操、诸葛亮,凑准时机发动宫廷政变,夺权成功。最后,三国不是毁在了刘、曹、孙之手,而是司马炎消灭东吴,建立晋朝,统一了全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0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