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房子东倒西歪,造型像四菜一汤,好奇怪这样的民居屹立了几百年

房子东倒西歪,造型像四菜一汤,好奇怪这样的民居屹立了几百年

@旅行@我的旅行日记@头条带你游中国@旅行散文

(《超越时空的凝望》系列游记 之 2 散落乡野的音符 下。下一篇:沉落民间的精华。敬请期待)

从被称为闽南周庄的塔下村沿溪水往东走不多远,很快到了另一个古村落——下坂村。

下坂村最具代表性的土楼是裕昌楼,俗称东斜西歪楼。

从外观看,这座圆形土楼与其它土楼无异,但走进去,抬眼望,映入眼帘的几乎所有梁、柱都呈歪斜状,眨眼之间,仿佛这座年代久远的土楼就要坍塌下来。

视觉的冲击力不能不激起你的好奇,好奇得心胸充塞无穷震撼。

这座楼建于元未明初,高五层270间房,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因此,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五层结构,每层54间大小相同的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内有一口深一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瓢伸手即可舀水。

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的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当年,土楼建成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据居民传说,当年建楼时统一规划,泥水匠和木匠由各姓人家轮流供饭和照料。由于建楼并非一年之功,时日久了,主人对待师傅便犹如自家人,慢慢不如初时那么细心周到了。

在两家交接供饭的一个晚上,山间来了寒流,下起了霜,冻得师傅们手脚发麻。

那天,供完一轮饭的人家以为没事了,便安心早睡,另一家准备明日早起煮饭,天一黑钻进被窝呼呼入睡。冷得难以入眠的几位木匠师傅,干脆披上衣服到工场挥斧舞刨加班取暖。

他们本想,主人会送来热腾腾的夜点,不料时过半夜仍没动静,饥肠辘辘的师傅们有了埋怨,便分工匆匆锯了几个榫头,凿了几个榫眼,叹息着钻入冷冷的被窝。不知是木匠师傅夜里饿得精神恍惚还是有意作弄,加班做出的榫头太少,榫眼太大,凑起来便都松松的。

主人没发现,师傅也没重新制作。无巧不成书。楼建到七层,瓦片未盖完,一群外乡人到楼后山上扫墓祭祖,燃放鞭炮和响铣,烧了许多纸钱。这时,忽然刮来山风,引火烧掉七楼桷枋的杉木柱,盖上去的瓦片全部塌落破碎。

火熄灭后,楼主人嫌七楼晦气,干脆连六楼一起拆掉,在五楼重新钉桷盖瓦,并在楼内盖了一座厅堂和一圈平房,祈盼“楼包厝代代富,厝外楼子孙贤。”

五层圆楼盖顶后,要等墙体基本干透,才能铺松木楼板,隔各户房间,一般要等一两年。这期间,新楼空荡荡,少有人管。不知过了多久,土墙干得很坚实,而椽、梁、柱全都变得歪歪斜斜,似有倾倒散架倒落的危险。

木匠师傅领完工钱早已回家,主人干瞪眼,七嘴八舌议论,多数认为是哪一家对木匠照料不周,加上拆除六七两层的震动所致。交接供饭的两户人家忽然想起那个寒夜,好不后悔。

再过一年,见楼内的椽、梁、柱都坚实牢靠,楼身没歪,各姓人家便开始在各自单元隔间抹壁安门窗,并陆续入楼居住。

有天傍晚,忽有一只老虎入楼来,在楼下回廊走一圈,又慢慢爬上二楼回廊走一圈,才不声不响从后窗跳出去,始终不发虎威,不伤人畜。说来也怪,老虎跳出楼外,却撑起前脚坐在山坡,细细看过圆楼才轻轻吼一声。

这一声,楼里人听得分明。刘姓人家说,这是叫“好”声,为建楼祝贺,好事,而其余四姓人家却说,老虎入楼,有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日后凶多吉少。

不久,罗、张、唐、范四姓人家一怕虎凶,二怕楼垮,便贱价把各自的单元房间卖给刘家,自己迁往他乡定居。刘家置了全座圆楼后,对歪歪斜斜的梁柱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得出由于梁柱的相依相靠相接相连才散不了垮不了。

于是,这奇妙的歪斜,便成了楼里人齐心创新业、和和睦睦过日子的一面镜子,并在楼门贴上“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孝是良规”的对联作为楼训。

一年又一年,这良规楼训,这梁柱哲理一直鼓舞着楼里人克勤克俭,有志有力,齐心成伟业。

从裕昌楼出来,回头凝望,收费的门廊煞了纯朴的风景。倚山面溪的裕昌楼,犹如匠心独运的世外桃源,令如织的游人交头称叹。

但正由于游人的增多,渐渐染色了商业气,仿佛村人的脸上添加了金钱的欣喜。想想刚才楼内平地上,几乎摆满了摊点,虽大多是山野特产,但与朴实的原生态村居,恰是一个夸大的反差。是不是只有这样,才显示了生活的真实。

从下板村往东,绕几个弯,爬几个坡,一处群状的土楼呈在前方的半山腰上。

田螺坑因地形象田螺,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但仔细观察,田螺坑实则坐落在山坡上,上离山顶下距谷底都有相当距离。

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四座圆土楼簇拥着一座方土楼,如盛放的梅花,美妙奇特,难怪被人称为“四菜一汤”,确实意在其中。

五座土楼分别是方楼步云楼,三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座椭圆形文昌楼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

这个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元朝末年,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从福建永定县奥杳出发,翻山越岭迁居此地。

从地理位置看,田螺坑处在八卦方位的乾、坎、艮三吉方,在上、中、下三元运势中,乾、艮行吉运时间最长。田螺坑为艮方,三吉方之一,因而所建楼宇的厅堂均为艮位,坐艮为其一大特点。

而且,田螺坑右水倒左,天作之合,自然形成安居好地方。明洪武初年,百三郎经风水师指点,在搭建草棚的地方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圆形土楼和昌楼。

其后在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怀念祖先。黄氏传至12世后相继兴建步云楼等土楼,直到1996年兴建文昌楼,前后跨越600多年。

始建于1796年的方楼步云楼曾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按原样重新修建。据专家考证,各座楼之间均采用黄金分割比例建造,彰显了勤劳乡民的聪明智慧。

从公路下车,一个缓下坡,要步行近一里到土楼,路面不宽,一辆汽车勉强可过,但不允许汽车通行,只能步行前往。

天气暖,天空晴得晃眼。田园一派秋后的萧条,但周围的山坡葱绿异常。正对土楼的下方和上方的公路边,各修了一处观景台。下仰视,远观土楼雄姿;上俯视,透看土楼全貌。

进得土楼,居民闲适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幅纯美的生活图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把游客也融合进祥和的氛围里。不论走到哪里,居民客气地打招呼,脸上绽开的笑容,每一个细纹里都蓄含了欢迎和感激。

真想坐下来,跟老人聊几句,哪怕问一声高寿了,也能沾点村居的清闲气,让匆匆的身心静下来,享受片时的安逸。

下一次,一定在土楼遍布的古村落里住上几天,不管是哪一个古村落,都值得住上一日,只有那样,才能感应到土楼绵延久远的精魂,才能享受到古朴村落独有的清幽安逸。

(下面是前文链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14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