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也有平分秋季之意。
秋分后,将正式进入秋季时节,气候由热转凉,早晚温差加大,而晌午依旧很热。如果添减衣物不及时,容易受凉,诱发感冒。
秋分后,有两大“健康坎”,谨记:不食三物,做好4事!
两大“健康坎”:
1,秋燥
秋季以“燥”为主,而燥胜会耗伤津液,如果津液不足,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咳嗽、鼻塞等不适。
防秋燥,以清补为主,可吃些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银耳、莲藕、秋梨等,可做成粥食用。
2,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季气温会逐渐下降,很多人认为“秋冻”就是少穿一些衣服,但实际上,这样更容易生病。
适宜秋冻,更健康:
秋冻是一个过程,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此外,要保护好身体4处,避免着凉受寒,包括腹部、双脚、脖子、肩膀。
“不食三物”:
1,辛辣食物
中医认为,辛,能散、能行,有散发、行气的作用,而秋季是收敛阳气的季节,吃辛辣食物太多,容易损阳。
生活中,辛辣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等,尽量少吃,尤其是生姜。
古人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空气干燥,易上火,而生姜性热,不宜多食。
2,生冷食物
秋分后,气温骤降,人体为了适应节气的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发生改变。如果这时,吃些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甚至是腹痛、腹泻。
除冰镇啤酒、饮料,及冰淇淋等食物,还应少吃性寒的食物,如瓜类、海鲜等,寒性大的食物,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引起腹泻,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
3,油腻食物
秋季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会转好,有些人想“贴秋膘”,为了冬季能抵御寒冷。
“贴秋膘”主要是吃些热量高的食物,包括油腻食物,但油腻食物吃太多,会增加肠胃的消化功能,甚至会使“秋膘”超重,不利于健康。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吃太多油腻食物,容易使血脂代谢异常,加重血管疾病的风险。
做好4事:
1,不洗凉水澡
天气转凉,这时,不要再用凉水洗澡了,否则容易使寒气入侵体内,诱发风寒感冒。
2,调节好情绪
“悲秋”人们很容易在精神情绪上,有变化,如忧郁过度、经常生闷气等,容易导致阴阳失调,影响健康。
调节好情绪,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心情愉悦就好。
3,起居规律
秋季是天高气爽之时,宜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而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23点之前入睡,保证每晚7-8个小时的睡眠。
4,适宜运动
秋季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应适宜,不要进行太剧烈的运动,预防出汗太多,损耗阳气。
最好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