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
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匈奴
鲜卑族
羌族
氐族
而胡人则是我国古代中原汉人对西部西北部广大地区游牧民族的统称。这些游牧民族因其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文明起源又比较晚,民风具有原始性的彪悍特征,居无定所,善于杀伐掳掠。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起许多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征战的时期。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被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也有的学者认为“五胡乱华”时间是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从公元304年开始,胡人政权不断入侵中原,烧杀抢掠。晋皇族被迫南迁,一度由黄河流域推至长江流域以南。中原汉族士族和普通百姓也不断难逃,规模达数百万之众。历史上将这次事件称为“衣冠南渡”。与此同时,南渡导致了当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注:成语“衣冠南渡”大意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中国南方地区,分开解释:
衣冠: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2、泛指衣着,穿戴。3、专指礼服。4、代称缙绅﹑士大夫。5、借指文明礼教。
南渡:1、亦作"南度"。2、渡水而南。3、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祖逖、桓温等名将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河淮地区为南北交战的主战场。
更有很多学者认为“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在那个年代汉人地位低下,随时可能被胡人宰杀。据《资治通鉴·晋纪七》载:“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余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晋书·列传第二十九》载:“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对于这些异族而言,屠城、吃人屡见不鲜。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其中羯族更是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把吃不完的女子活生生的给淹死,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这与人类社会蒙昧时代的野蛮状况毫无二致。
直到晋元帝带领汉人南下的时候,这个状况才得以缓解,晋元帝并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到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后,他开始管理这些少数民族,使得匈奴被迫向西边逃去,鲜卑族也被打败给歼灭掉了,氐族和羌族也向南边逃去等等,总之把五胡彻底赶出了中原。
其实,如果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五胡乱华”不过是整个中华民族在第二次大融合过程中的一个有着悲惨局面的插曲而已。以五胡为代表的的中国少数民族在征伐内迁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着汉族的先进文明。这对于以后的隋唐盛世以及今后的祖国大一统也奠定了条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