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生及家长来讲,填志愿是头等大事!看着五花八门的专业名称,是不是觉得无从下手?“专业选择”一直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无论现在读的是不是自己最喜欢和理想的专业,大家对热门专业的关注度一直都居高不下。中国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排行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届生起薪较高,不过成长性一般,毕业5年薪酬被金融学专业反超。
按标准分从高到低对专业进行排名,获得热门专业排行:
在2009-2012年间,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持续位居理科热门专业排行榜榜首,2013年之后,第一名变成了物理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大概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理科生投奔计算机大类这个看起来以后可以进入互联网大厂的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热度就下来了。头名退了下来,在一段时间内,常居第二的物理学类自然就顶上,成了榜首。
文科热门专业的情况,相对更容易理解。国际政治在过去10年中长期位于榜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不少是名校,专业录取平均分水涨船高。经济学类和金融类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和一些语言类专业,也是文科热门专业的常客。
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进而主要从政治的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关系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理科生很多热门专业可选,文科生就别想了。不难发现,上面2个表格中有些专业反复出现,是热门专业里的常客。
曾经最为热门的理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大类热度的变化:自2010年以来热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在大众心目中差别不大的经济学类、金融学专业,近10年来热度波动幅度也不小,而且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
和理科生相比,文科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本来就相对比较少,热度变化不大与此也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对文科考生而言,专业历史数据对填报志愿的参考价值更大。
专业热度其实和毕业薪酬关系并不大。选什么专业,“钱景”非常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金融类专业在人们心中就是未来高薪的代言词。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也十分吃香。
相比之下,如果你选了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可能会被亲戚质问:“学这专业干啥,以后能找到工作吗?”那么热门专业未来的薪资情况如何呢?
在6个理科热门常客专业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届生起薪较高,不过成长性一般,毕业5年薪酬被金融学专业反超。
总体而言,理科热门常客专业之间存在一定薪酬差距,但差距不大。相对而言,文科热门专业常客的薪酬差距比较明显,国际政治、德语、法语无论是应届生起薪还是成长性看起来都比其余3个热门专业更好。同是热门专业,薪酬之间却存在难以忽视的差异。国际政治专业的毕业生有机会在外事部门工作,获得可观薪酬。
相比之下,新闻传播类、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薪酬就比较低了。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5年的薪酬和毕业1年的薪酬之比远低于其他热门专业,成长性比较弱。那么专业热度和薪酬之间是否有关?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专业热度与薪酬专业存在明显的关系,专业越热门,应届生薪酬越高。但如果进一步看两者之间关系的强度,会发现应届生薪酬高低只有不足10%和专业热度有关。也就是说,某个专业毕业后起薪多少,和专业热门程度有关系,但这关系其实不大。
等走出学校、在社会的大门前,争夺一个入场券时,神仙打架拼天赋、拼智商,一般人没那么多光环,就拼努力、拼实绩,单单羡慕人家选对了专业没用,沾沾自喜以为选对了专业就高枕,无忧,更没用,志向这东西谁都有,就看你怎么实现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