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访 | 张锡昌:搭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5G产业协同发展桥梁

专访 | 张锡昌:搭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5G产业协同发展桥梁

“5G时代,新一代通信技术乃至物联网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才。在制造业的竞争比较性优势在丧失,劳动力、环境、土地资源被消耗的今天,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需要顶尖的高校做人才的聚集、凝结,凝结创新性大脑带动经济增长。要推动附加值低的实体经济向附加值非常高的实体经济转变。”


9月21日,由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主办,新华日报社常州分社、新华财经传媒、清科集团共同协办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金坛茅山峰会在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举行。会上,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锡昌接受了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的专访。

想清楚主流技术和场景逻辑是5G时代胜出的法宝

在5G时代,一座城市的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要想跑的快,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逻辑,更要有人才逻辑。张锡昌说:“为什么跑得快和跑得慢有区别?背后一定有技术逻辑、人才逻辑、产业逻辑、商业逻辑。所以,一座城市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讨论不是一个纯技术话题,而是要在三大主流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控制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加上该行业的超级研发力、人才储备力、商业环境、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真正能把产业转型升级做成功的企业和城市,一定把其场景背后的逻辑设计想得很清楚。

而这三大主流技术,都是东南大学的王牌专业,一直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张锡昌介绍: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是东南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窗口。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标杆,东南大学的优势学科电子科学、信息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不仅被教育部评为“一流”学科,同时与深圳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吻合。

在5G领域,东南大学不仅牵头建立了江苏省5G产业联盟,还拥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无线移动通信以及毫米波研究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年上半年,国家863计划5G重大项目在东南大学通过科技部高新司组织验收。项目在5G传输关键技术和5G毫米波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转移至华为、中兴等企业。



开辟新一代信息通信的产学研联动“蓝海”

处在对接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已与华为、中兴、迈瑞、国微技术、金蝶、华大基因……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更好地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区域企业技术融合。

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撑与人才梯队培养。东南大学的学生研究团队不仅成为这些知名企业热抢的人才高地,更是将自己的5G项目搬到了“挑战杯”上,得到了NI公司、英特尔等四大知名企业的合作意向书,获得了挑战杯的特等奖,申请四项国家专利。最关键的是团队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已经在英特尔公司的平台上得到验证能够应用于5G大规模MIMO系统来提高系统性能。

作为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校友会会长,张锡昌介绍,东南大学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领域有众多知名校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等。东南大学也十分重视对校友力量的吸收,选聘校友企业家途牛网CEO于敦德、邦宁科技董事长徐毅征、东大集成电路CEO胡晨、三宝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辛柯俊等37人为学生创业导师,打造“校友私董会”项目,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实战经验和模式引导。

张锡昌说:加快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基础科学的建设应用,是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未来的重要产学研发展方向,对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城市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张锡昌指出,5G时代、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科技创新走廊建设,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将为长三角和深圳开辟新的产业“蓝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243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