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母亲填错孩子高考志愿后自杀:废掉一个孩子的方法,是替他选择

母亲填错孩子高考志愿后自杀:废掉一个孩子的方法,是替他选择

母亲填错孩子高考志愿后自杀: 废掉一个高中生的最快方法, 就是替他选择人生!

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是什么?有人作出这样的回答: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尊重但不强求;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扰;大胆放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1

但这世界上有一种妈妈,好像就是为了孩子而活。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她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切,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从来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怀抱,很多人说这是妈妈对孩子最无私的爱。

但是,这样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2019年6月6日,离高考仅有21个小时,四川考生小王,却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证了。

原来是母亲把小王的身份证藏了起来,急得小王只能找警察帮忙。警察问这位母亲原因,母亲回答:竟是舍不得孩子离家读书。



很多网友表示真的不理解这个母亲,难道把孩子“拴在身边”,就是对孩子的爱吗?

孩子为了这场考试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了,可是这个妈妈为了自己下半生的安稳,差点毁了孩子的前程!

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什么事都管,而是得体的退出。懂得分离,并在适当的时候,把舞台让给孩子。

然而,这个妈妈并不是特例。

前几年,有一位妈妈过于关心女儿,亲自给女儿填报高考志愿,结果却填错了,导致女儿错失了读好大学的机会。

这个妈妈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一时内疚,竟跳江自杀了。

还有一位母亲,为了不让女儿在外地找工作,竟然把女儿大学毕业证藏了起来。

这个女孩学习非

常好,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却因为没有毕业证书,只能在老家找工作。

这些家长始终不肯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嘴上说着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都是自私的表现,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傀儡”。

2

《亲爱的安德烈》中有这样的一幕:

龙应台带着儿子和亲朋好友去看海,期间,龙应台想去上厕所,就问了身边的儿子:

“要不要上厕所?”

已是21岁大小伙子的儿子觉得特没面子:“妈,我这么大的人了要不要上厕所还需要你告诉我……”

原本以为,儿子只是随口说说,但在龙应台回来之后,儿子不依不饶:“你为什么要问我上不上厕所呢,是怕我尿裤子么?”

一件小事,龙应台不解为什么儿子会纠缠到底,直到收到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妈妈,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龙应台才得知儿子的不满,全因自己“管的太宽”。

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言语:

父母对孩子说:我为你操碎了心,你翅膀硬了,大人说话都不听了……

孩子对父母说:烦死了都,怎么什么都要管……

周国平先生说过,爱,可以亲密,但不能无间。

这些父母和龙应台一样,让自己痛苦、让子女不快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孩子当成“别人”,和孩子之间没有“界线感”。

3

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是什么?

有人作出这样的回答:

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尊重但不强求;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扰;大胆放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可父母,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少年派》中,王胜男就是一个不分界线的母亲,女儿考什么高中、上什么辅导班、什么时候做作业、和什么人交朋友,她都要插手,甚至偷看女儿的日记,乱翻女儿的东西。

像王胜男这样的父母数不胜数,一项调查显示:4898人中,有80.2%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被父母严重干涉。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这样说:

“干嘛要关门,是不是又背着我打游戏?”“学跳舞有什么用,好好学好文化课”“听妈妈的,就买这件红色的……”

孩子长大了,他们又这样说:

“报这个专业好!好找工作”“瞎折腾什么,创什么业,好好当你的公务员”“30岁了,还没有对象,赶明给我相亲去……”

他们没有边界地干涉孩子的一切,让亲子关系矛盾不断,并且执着地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听我的准没错;

我生你养你,你就得听我的;

我是你妈妈,为什么不能知道你的一切

……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中国式亲子关系最大的矛盾就是:父母毫不松懈地管教孩子的一切和渴望自由活出自己的孩子之间的矛盾。

4

父母对子女横加干涉,孩子在缺乏尊重下成长,影响不仅是孩子的童年,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还记得曾轰动一时的朱雨辰事件么?

“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仅仅看过2期节目,朱雨辰妈妈的话,就让密不透风的压抑感扑面而来。

虽已年迈71岁,还会无微不至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汤;能背着一口锅,跟随剧组,不辞辛劳为儿子做饭……

不仅仅生活上“体贴入微”,更是干涉儿子的工作、社交、甚至情感。

这样密不透风的爱,朱雨辰在节目中,是这样说的:“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马上40岁了的他,因为妈妈干涉他的感情,至今孑然一身,演艺事业也是不温不火。

妈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幸福,却不想让孩子在幸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王梓恒在《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这样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才是我们从现在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这,也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5

作家小霍丁·卡特说过:“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根”就是让孩子有着根植于内心的素养,而“翅膀”就是和孩子保持界限,对孩子放手,给予孩子做自己的勇气,支持他们的每一次决定。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是因为你来,却不是为了你来,父母希望孩子人生幸福,快乐成长,不妨做到:

不打听孩子的“秘密”。

尊重孩子的小世界,对孩子足够的信任,不翻阅孩子的日记,不私拆孩子的信件。

懂得和孩子平等相处。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儿女之间不是一种隶属或绝对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永远保持孩子的独立。

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找什么样的人结婚,完全是孩子的自由,父母请不要横加干涉。

这世上,最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最伟大的亲情是一种适时的放手,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保持界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