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们往往对“吃穿”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中秋节”便是儿时仅次于“过新年“最喜欢过的节日
而最喜欢的原因自然是那“橙黄香甜”的“中秋饼”。
纯手工制作的传统“中秋饼”
80年代的童年,改革刚刚开放
物质的丰富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予取予求的地步
很多生活必须品还是需要凭票供应的
除了逢年过节,孩童们也鲜少有机会能够尝到“外食”
记忆中中秋节这天
父亲下班回家必会提着2包用“红油纸”包的方形包裹
那特有的油脂味,隔着很远便能闻到
这时,我和小妹便会腾地一下子跳起来
快步跑向父亲,抢着从父亲手上接过包裹
小妹同我嬉笑着将油纸打开
黄橙橙的两块“中秋饼”便呈现在眼前
其中有一块必是“豆沙”馅
那是我的最爱
当我们迫不及待要“上手”时
母亲便喝止住我们,拿来刀将饼工工整整的切成八份
而父亲则笑着坐在边上看着我们吃的满嘴粘着黑黑的芝麻和豆沙
“慢点慢点,都是你们的,没人抢”。
父亲总是如是说
传统“中秋饼”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称饼掐馅球
掐馅球是中秋饼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每粒饼的馅料重量都是一样的
要求精确到克,熟练的制作者对其十分的敏感,基本上一抓一个准
这是制作中秋饼的准备工作:
称饼捏馅球
酥皮制作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面粉与猪油糅合在一起
每家店的比例都不一样,比例的不同将影响酥皮的口感
猪油一定要采用的是猪腹部的油脂进行熬制
这样熬制出来的纯猪油
其独特的香味是其他食用油无法取代的
制作酥皮
包馅
将制作准备好的酥皮
包裹着馅球
再将其捏造出简单的圆饼型
这就是中秋饼的雏形了
用酥皮将馅球包裹其中
刷蛋液、撒芝麻
中秋饼为什么是黄澄澄、金灿灿
那是因为中秋饼的表面都刷上了一层厚厚的蛋液
蛋液包裹的中秋饼烤箱的烘焙之下
才会呈现出金灿灿的视觉效果
刷上蛋液,撒上芝麻
进烤箱前的步骤就准备完成了
刷蛋液
洒芝麻
进烤箱
送进烤箱
在烘烤途中根据情况要不断的对饼进行翻转
确保每一面都能被烤到
这样色泽才能均匀
烤好的中秋饼出炉
刚出烤箱的中秋饼要放在铁架上晾凉之后
才能进行包装
传统的中秋饼没有华丽的包装和外盒
一张简单的红油纸
搭上红绳
承载着记忆深处最初的味道
白驹过隙,如今,父亲也已不在
我也已成为2个孩子的父亲
但这口属于记忆中的老味道
却总是念念不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2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