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探险家,就不能不说到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这位号称“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在探索频道的《荒野求生》节目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大众对生存和“食物”的认知。
从千里冰封的雪原到蛇虫遍地的雨林,没有“贝爷”不敢踏足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贝尔那“来者不拒“的胃口——小到“嘎嘣脆“的肉虫,大到沼泽巨鳄,常人”无福消受“的诡异生物,都可以让贝尔一饱口福。
国外网友 @elezahart 甚至开过一个“暗黑”的脑洞,假如野外探险的你在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时候遇到贝爷会怎么样?
图片转自 @elezahart 的 Instagram
探险家饥餐渴饮,野炊露宿,这种生活看起来与现代人躲在舒适的房间里,吹着空调刷着手机的生活如此格格不入,为什么人们还会心向往之呢?
李猛老师在《自然社会》的开篇,提到每个现代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流浪者“鲁滨逊”。
我们一方面喜爱闯荡,热爱冒险,渴望漫游世界,不肯安于稳定的生活秩序;但另一方面却又极端小心翼翼,想方设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对各种危险谨慎地加以防范。
试问如果有路飞那样的“光环”傍身,谁不想向着“伟大航路”,去“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呢?
探险 —— 权力与自然间的“平衡木”
现实的探险,没有路飞那样的“主角光环”可以依赖,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便捷的交通工具、全球触达的通讯系统、专业设备武装到牙齿的支援团队,都是“贝爷”这样的银屏冒险家成功的关键。
贝爷与他的团队
在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探险同样不是个人力量足以承担的。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探险就离不开“武士女王”伊莎贝拉与西班牙王室的鼎力相助。
洛伊茨《女王面前的哥伦布》(1843)
对于商人来说,远航探险的空间距离和财务支出足以吓退任何个体商人。
于是,由王室准许,商人们按出资金额的比例联合所有的“特许股份公司”就应运而生了。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是最著名、最成功的特许公司之一了。
它独霸东印度贸易多年,后来甚至成为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纹章
如果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辉煌,象征着“日不落”帝国的光芒万丈。
那么,英国早期特许公司和其探险家的命运,就代表了当时英伦三岛在生存和崛起过程中的筚路蓝缕和“灰头土脸”了。
诞生于1555 年的“莫斯科公司”正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早期特许公司。
《女王与苏丹》
无人生还的“北方航线”
在那个雄心壮志的“地理大发现”年代,探险家的成功,不单是个人生存技能展露,更是政治、宗教与权力更迭的结果。
莫斯科公司的前身有一个响亮但有些难记的名号——“发现未知区域、领土、岛屿和地点的商人冒险家行会和公司”。
这是英格兰股份制公司条款形式化的首次尝试。
股东们的资本,用于支持船队前往马可波罗提及的梦幻国度——“中国(Cathay)”。
1553年5月10日,这支由每人出资25英镑,总路资6000英镑的探险船队,载着领队休·威洛比(Hugh Willoughby)爵士与和他的船员们,更承载着让都铎王朝以举足轻重的角色登上16世纪世界舞台的宏大愿望,驶过格林威治宫,正式启航。
然而,不是每一个隆重的开场,都有一个华丽的结尾。
由于低地地区宗教改革导致政局动荡,船队探索的所谓“西北航线”是试图向北,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寻找到达中国可通行的航线。
直到19世纪中叶,西北航道才真正打通,至今仍是最危险的航道之一
很快,恶劣的天气让威洛比与其领航员理查德· 钱塞勒(Richard Chancellor)被迫分开。
前者和他的船员们因为缺少御寒装备,在1553—1554 年那个气温低至零下34摄氏度的冬天里冻死。他们的尸体直到第二年夏天才被发现。
威洛比的日记里记载着:“回来时没有找到人,也没有找到任何类似居所的地方”。
钱塞勒在拉普兰海岸搁浅,只好通过雪橇前往莫斯科,觐见了“伊凡雷帝”。
当钱塞勒九死一生的时候,公司其他成员南下西非的贸易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然而,此时英国已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玛丽和腓力成为了英国的联合君主。
玛丽与腓力,右侧是玛丽的纹章盾徽,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纹章和英国的纹章结合合并起来。
在玛丽的徽章里,右侧金狮红底象征金雀花王朝,而蓝色鸢尾花象征对法国的宣称。
徽章左侧为腓力的盾徽:左上部分金城堡红底代表卡斯蒂利亚王国、红狮白底代表莱昂王国,红黄条纹为阿拉贡王国、黑鹰白底为西西里王国纹章,红黄色的花为格拉纳达王国;
左下方,红白色为奥地利大公国,右为弗朗什-孔泰地区、金狮黑底为布拉班特公国、黄蓝条红底为勃艮第公国,中间的黑狮黄底和红鹰白底纹章分别代表佛兰德伯国和提洛伯国。
作为米兰共同的君主,蓝蛇黑鹰纹章被添加在中间。
腓力担心英国商人会威胁西班牙对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垄断,因此说服玛丽支持商人探索北方贸易路线。
于是,第二次,商人们因为政治指挥棒而不得不选择北方贸易路线。
第奥古·里贝罗的世界地图(1525年)是支持卡斯蒂利亚对摩鹿加群岛统治权的地图中最早的一幅。
同时,公司也获得了它新的名字——俄罗斯商人[公司]许可证,简称“莫斯科公司”。这是第一份给一家英格兰股份制公司颁发的正式许可证。
莫斯科公司的纹章
然而,幸运女神没有再眷顾钱塞勒,1556年苏格兰海岸附近的风暴带走了他的性命。
政治与权力的车轮不会因钱塞勒的溺亡而停止。
1558 年 11 月,女王伊丽莎白登基,更加明确了英国的新教倾向。
昔日的姐夫腓力,当然不想英格兰给自己添堵,而他想出的办法竟然是——向自己的小姨子求婚。
伊丽莎白“童贞女王”的名号无疑为我们剧透了这次“政治求婚”的结局。
不知是出于个人恩怨还是信仰冲突,求婚失败者腓力,在欧陆组建了一个松散的天主教联盟,将英伦三岛孤立在外。
女王寄希望于东北航线的打通可以突破天主教联盟的外交与经济封锁。
于是,莫斯科公司历史上首位成功的传奇冒险家,安东尼·詹金森(Anthony Jenkinson)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你孤独我一个,我孤立你全国”的腓力二世
“伊凡雷帝的老朋友”
即使在英国,也很少有人记得詹金森。
一个出生在莱斯特城的商人,怎么就来到伦敦担负起打通东方贸易的重任了呢?
24岁时的詹金森,随商队来到了叙利亚城市阿勒颇。
在这里,他目睹了出征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大帝。
阿勒颇,曾经人们心目中伊斯兰世界的威尼斯,如今已经在战火中满目疮痍了。
詹爷当时的身份,不过是个“参观游客”,可就是这位“操着一口混合意大利语、法语的黎凡特通用语”的游客,不仅设法觐见了苏丹,而且在离开时还获得了由苏丹本人签署、通常只授予国家元首们的正式贸易特权。
他没有接受过任何外交训练也没有外交凭证,而英格兰也从未与奥斯曼帝国建交。
就是这种情况下,詹金森获得了几乎前所未有的权利,能够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境内“任何他认为合适的地方装卸他的货物”,且免收“任何关税或通行费”。
甚至连苏丹的长期商业盟友法国和威尼斯也被告知,不要“干涉或阻挠詹金森的事务”。
1549 年由汉斯· 艾沃斯 绘制的苏莱曼大帝骑马像
凭借上述的成就,27岁的詹金森被任命为出使俄国的总船长,利用钱塞勒九死一生换回的对俄贸易权,为公司和王国牟利。
在莫斯科,詹金森不但取得了“通向里海不受限制的商业通道”以及对波斯的贸易许可,更是与伊凡雷帝、各国大使,基督徒、异教徒谈笑风生。
1558年底,詹金森抵达布哈拉。在这里,初来乍到的绸布商人为了区分逊尼派与什叶派,借助了格外“接地气”的方式——胡须学(pogonology)。
逊尼派修剪胡须,而什叶派放任胡须生长……
詹金森的俄国地图
此时,他万里之外的母国,刚刚经历了新女王的登基,政治与宗教立场已悄然变化。
女王的使命
回到伦敦的詹金森立即接受了伊丽莎白女王的任务——建立与波斯的贸易,以突破天主教国家的贸易封锁。
画中的珠宝和纺织品都是可辨认的东方风格,揭示了英格兰和伊斯兰世界间的广泛贸易。
女王之所以选择“莫斯科公司”,是因为在“政企未分”的英格兰,女王的顾问们大多数是该公司的股东。
于是,詹金森带上女王的信踏上了第二次前往波斯的旅程。
这封信,在波斯沙阿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在信的开头写着:
伊丽莎白,上帝赐福的英格兰女王,向最伟大、最正义的君主,大苏菲,波斯人、米底人、帕提亚人、赫卡尼亚人(Hycanes)、卡曼阿里人(Carmanarians)、马吉安人(Margians),底格里斯河两岸以及里海与波斯湾之间的所有人民和王国的皇帝致以问候。
信中女王对沙阿的称呼,并非来自政治地理知识,而是来自《圣经》的记载。
然而,在博得了苏莱曼苏丹与伊凡沙皇的欢心后,詹金森对东方君主的“魅力”耗尽了。
在得知詹金森“既不是不信教者也不是穆罕默德的信徒,而是一名基督徒”后,沙阿塔赫玛斯普将他驱逐出了宫廷。
詹爷出众的口才怎么不灵了呢?
事实上,宗教信仰并非“被驱逐”的唯一原因。
就在詹金森到达加兹温的4天前,奥斯曼大使造访波斯,缔结奥斯曼与波斯的和平协定。当地的奥斯曼商人对“法兰克”商人(他们对詹爷的称呼,停留在7、8百年前)的到来无比警惕,生怕到手的贸易利益会被夺走。
于是,为了奥斯曼与波斯的“伟大友谊”,沙阿选择赶走英国商人。
万幸的是,詹爷保住了性命,并最终带着遗憾回到了伦敦。
描绘了“信仰”的人格化形象(神似伊丽莎白一世)与穆罕默德。
詹爷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还曾多次造访俄国,而莫斯科公司的股价也从25英镑涨到了200英镑。
不过詹爷在波斯宫廷的失败揭露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探险家的个人光环,在权力的博弈中,如此不堪一击。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探险故事,詹金森与他的前辈们面临的不仅是大自然恶劣气候的考验,真正险象环生的,是看似纯粹的探险活动背后,云波诡谲的政治与权力更迭。
汗青堂033 《女王与苏丹》
在《女王与苏丹: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一书中,詹金森只是诸多传奇冒险家中的一个。书中,个人的探险之旅与国家命运相互影响,联动成一幅集结了政治、经济、宗教、权力的历史画卷。
而本书另一个主题,英国基督教世界同伊斯兰世界的发现史与交往史,也拷问着我们:
今天对伊斯兰世界的认识真的超越历史了么?
是什么塑造了两大文明彼此眼中的对方?
詹金森的传奇落幕了,但英国女王、哈布斯堡家族诸王、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摩洛哥国王以及沙皇伊凡雷帝的历史大戏才刚刚上演。
本书的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Brotton),是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教授,他的著作一直关注在地理发现、探险活动背后的政治文化交流。
他的前作《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是从地图的制作与发展角度,呈现出世界历史变革的关键主题。
汗青堂006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布罗顿的讲述,将使你将注意到,地理发现、远洋探险,这些在我们眼中科学与客观的代名词,它们背后却隐藏着政治、权力的频繁互动和激烈震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