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区里的妈妈们一起聊天,说起了孩子。邻居小莉说:“我家孩子现在就像是一个鹦鹉,比鹦鹉还要让人烦。”小莉说,她家孩子已经3岁了,每天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说:“晓晓,吃饭啦!”然后孩子也说:“吃饭啦!吃饭啦!”然后一直说,就是不吃饭。
在催孩子上床睡觉的时候,孩子还是学着说:“睡觉!睡觉!”说让孩子脱衣服,孩子也跟着说:“脱,脱。”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复读机。小莉怀疑孩子是不是故意气人,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
其实,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时期,对于家长说的话都会开始模仿,然后重复中逐渐学习。从咿咿呀呀逐渐学会喊爸爸妈妈,再到对各种事物的指认,从词到句逐渐学会灵活运用语言。
小莉的孩子并不是故意气人,而是在语言敏感期,想要学说更多的东西。因此家长不需要过于生气,而是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会出现的一些行为,不要入了误区,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育。并且还要清楚如何抓住语言敏感期,为孩子语言发育助力。
孩子到语言敏感期后,会有哪些表现?
语言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4岁的时候,终止于6岁。从孩子发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语言,咿咿呀呀练习发声,之后就是会叫“爸爸”、“妈妈”,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在此期间,孩子可能会总是喜欢模仿家长说话,或者喜欢打电话,再或者语出惊人等等。
1、重复说同样的话
蒙台梭利认为,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
在孩子起初学习语言,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对一个词进行无数遍的重复之后,便会掌握这个词语。当给孩子指认“苹果”的时候,孩子也会重复说:“苹果”,然后把实物与代名词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重复过程中,逐渐掌握物品的名字。而晓晓,总是模仿妈妈小莉说话,其实是孩子发现一句话能够表达一个意思,而进行的无意识模仿。孩子一直重复你对她说的话,这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2、会喜欢诅咒
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开始觉醒,开始了解语言的威力。家长看来骂人的话语,在孩子看来其实只是一些具有力量的语言而已。比如说“我恨你!”、“打死你!”等等,会让人有强烈的反应,孩子便会热衷于去说这些话。有时候可能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或者是模仿家长的言行,需要家长做好引导。
3、特别喜欢打电话
孩子在看到家长打电话的时候,那边会传来声音,然后自己也想要说话,便总是会拿起自己的玩具手机模仿家长打电话。“喂,找谁呀,你是谁?好的,行,拜拜。”看起来像是在打电话,其实是在自言自语。当孩子打电话的时候,说话断断续续,然后等到无话可说的时候,再自己挂掉电话。有些孩子还会用橡皮泥,做出电话,然后来模仿家长接打电话。这是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对于手机通话语言的学习。
4、喜欢说悄悄话
当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还爱呜啦啦说一段不清楚的话,完全听不懂,然后另一个小朋友却可以再回复一段不清楚的语言,也许他们有着那个阶段独特的交流方式吧!这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对于语言的探索行为,锻炼自己的口头发声而已。当孩子趴在你耳朵旁,说上一段悄悄话时,不用想着一定要听懂,只要配合他就好。
孩子在这一时期,还不能完全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讲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出现停顿或重复,但并不是口吃,而是思维没有跟上,需要想一想,然后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去倾听。
当孩子在语言敏感期时,家长可能会进入这些误区
在孩子2-4岁的时候,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能够很容易地学习语言。因此不能忽视这个关键时期,不然很容易让孩子在语言发展上出现缺陷,而且无法挽回。因此为了孩子语言发展更好,家长需要在语言敏感期注意不要出现这些情况。
1、盲目制止孩子重复
当孩子总是重复你的话的时候,家长不要就进行制止,这样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学习积极性。而且孩子还不清楚家长说话的意思,一些较为消极的词汇说的多了,他也会进行无意识地模仿。家长若不清楚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对孩子重复话语的行为进行制止,反而会遏制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
2、家庭语言环境混乱
当家庭中的成员是来自于不同的地域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言系统。爸爸说这种语言,妈妈说那种语言,或者家里一会儿用这种语言,一会儿用那种语言,很容易让语言环境变得混乱,给孩子学习语言带来困扰。让孩子不知道该运用哪种语言比较好,导致儿童语言发展缓慢。
于晓光和秋瓷炫在一档节目中,就说到孩子的语言学习问题,秋瓷炫就担心孩子会因为家长使用不同的语言,造成孩子语言学习混乱。还好于晓光没有学习韩语,在家的时候都用中文进行交流,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语言环境。
3、一味灌输学习语言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因此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学习各种东西,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给孩子买大量的语言学习光碟,教孩子背古诗,还教孩子背三字经。除此之外还给孩子报英语班,买英语学习光盘等等,想让孩子马上就拥有好口才,能说会道。但事实上,这些做法,反而会徒增孩子的语言学习压力,最后不能够学好母语,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孩子的语言以及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如何巧妙引导?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相互来往的工具,是打好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
因此抓住“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极为重要。在这个时期,家长就需要从自身做起,不仅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要注意宝宝的语言学习需求,积极对孩子进行回应。
1、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模仿家长说话,家长如果能够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脏话或者较为消极的话,最好不要说,不然孩子可能照单全收,时不时让你大吃一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用一些反问句,来让孩子回答,然后孩子会在这样的锻炼中逐渐学会很多的新词汇。并且不要害怕孩子重复,孩子重复的时候,家长也可以跟着孩子重复,能够加深的孩子的印象,这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
除此之外,可以使用开放式选择问法,比如宝宝,想吃什么水果?想要吃香蕉还是荔枝呢?这样的问法,能够让孩子说出水果的名字而不是单单只回答“吃”或者“不吃”,可以让宝宝学会新的水果的名字。
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或者卡片的时候,可以加大难度,除了说出东西的名字外,还可以加上形容词,比如,苹果,红色的苹果;帽子,黑色的帽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多学一些词汇。
2、不要使用“宝宝语”
孩子的语言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从最初的单字逐渐过渡到词再到多个词汇以及句子,需要不断的规范语言的刺激。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喜欢说一些“宝宝语”,家长就也和宝宝一起说起宝宝语,比如,“吃饭饭”、“睡觉觉”……这些话说起来虽然和宝宝能够很好地交流,但是会减缓孩子的语言发展。因此家长在平时给孩子说话的时候,保持良好的说话习惯就好,不用和宝宝用一样的句式,而是需要不断锻炼宝宝学会更多的句式。
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可以一边给孩子穿衣服,一边说:“伸胳膊,穿袖子,穿上袖子,系扣子。”然后不断重复,进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意思。在宝宝说“宝宝语”的时候,家长可以按照正常的词语进行回复,时间久了,孩子便也会改正过来。
3、积极回应宝宝
很多的宝宝在会发声或者说话的时候,很喜欢说悄悄话,当趴在家长耳朵上说完话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积极回应,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小秘密”家长明白。有些孩子还可能变身小话痨,不停地说话,需要家长适时给予回应,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倾听者,这样有利于保持宝宝的表达欲望。经过这样的锻炼,宝宝说的多,自然口腔肌肉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语言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发展。
在给孩子看绘本的时候,指认上面的东西,“菠萝”、“香蕉”等等,孩子也会跟着读“菠萝香蕉”,然后家长也可以跟着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学会了这些词汇,在再次看到的时候,还会兴奋地喊出来。
在孩子进入“语言敏感期”后,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多一些耐心和关爱,正确引导助力宝宝语言发育,为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6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