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倾国倾城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事 件,派兵侵占朝鲜,并伺机进攻中国 。在此紧要关头,光绪的师傅、户部尚书翁同等主张应战;慈禧的宠臣李鸿章力图避战,幻想乞求欧美各国对日施压,迫其撤出朝鲜。大权在握的慈禧则执意要把扩充海军的经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为自己庆寿,主战派对 此非常不满。光绪对慈禧的亲信、宦官李莲英干预朝政、贪赃枉法的行径十分气愤,曾多次进行训斥。李莲英为讨好慈禧,把慈禧宠爱的小太监寇 连材派到光绪身边充当密探。
影片里没有一个战争场面,宫殿里还是宫殿里的样子,富丽堂皇,女人男人穿着齐整的衣衫,但是历害的也就是在这里,能在这没有风,没有浪,没有血,没有雨的地方,让人活活地领略了一场战争,在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在奴才和主子之间,在选择站着和跪着之间,在选择自己那么一点点,和国家那么多之间……
而寇连才是从一个非王官贵族的下层人的身份来参与了这一切,他本来是慈禧派去到光绪身边监视他的太监,心直口快,却又天真,他几次冒着危险坦言站出来说话。
到了临死前,他才只有十八岁,流着眼泪,他说,“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他递给慈禧的折子里错误多了,但话语是如此简单,他跪着把折子背着从头到尾,他说,这些话都是从他心里挖出来的。在这个时候,这个人物把他的命运和全中国的命运通通联系起来了,把他和所有的普通人的想法通通联系在一起了,打,我们不怕,死我们不怕,我们也不恨你,我们只希望你们能好好地一起努力,说是难关也好,说是灾劫也好,一起过,只是不要屈辱地活着。
相比之下,光绪是软弱的,不讨好的,说到底,皇上不是不急,只是急不得。列祖列宗,天下万民,兴亡荣辱全系于他一身。时势容不得他有半刻的鲁莽,一转念的轻率。
太后老佛爷大权在握,他空怀壮志,却吼不得、怒不得,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李莲英贪赃枉法他不敢治罪;珍妃蒙受不白他没胆喊冤,相伴多年的帝师翁同龢,被迫告老还乡,他眼圈含着泪,却半滴也不敢流下来。老佛爷发话了“她要图个顺心,谁不叫她顺心,她就不叫谁好过。”城之将倾,国之将亡,身为一国之君却拿不出半点注意。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慈禧六十大寿的那一天,却知道了洋人都打到天津来了,打不过洋人,慈禧就已经决定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主战派翁同龢和恭亲王执意要见皇上,而皇上却被慈禧命令在床上装病,什么也不能说,而光绪在床上不停翻滚,说一句,起来半个身子,起来大半个身子,完全站起来,只是到了最后,他也什么都没有留住,他亲近的人,一个也没有。
恭亲王斥责慈禧,要将先帝遗诏拿出,可是年迈的亲王,却象风中就要被吹灭的蜡烛,他安慰着光绪,你不要怕,有我呢,一切有我呢,他一口气喘不过来,眼看就不行了,于是李连英说,不能失了体统,还是请亲王回去躺着吧。光绪死死地握着恭亲王的手,不放。李莲英说,怎么,你怕这是你们的最后一面了吗?于是一个少数不多的外景,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年迈的老人就这样被抬出了宫里,那是一幕很惨的景象,因为有心无力,谁来,谁又能,挽救这个时候的中国呢?
你们说慈禧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都以为她是坏人,是卖国的,软弱无能的,欺软怕硬的。
慈禧首先是个女人,她能得到咸丰的宠爱,必然是有很小女人的一面存在着;而她掌权48年,杀伐决断皆出于珠帘之后,斩肃顺除新党,这种女人又具有男人一般的意志。
慈禧这个人物能够改变中国命运吗?她选择打,选择迎击能够改变中国命运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29439.html